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随处自然 

     ①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瓷砖的苋红顿时鲜亮。 

     ②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定睛一看,是两株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它们钻瓷砖缝而出;可是,瓷砖高度密合,不见破损,何来如此强劲之力?半年前,工人们热火朝天铺了瓷砖,水泥层垫得厚实。 

     ③扭过头,后面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 

     ④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日日进出,竟毫无觉察。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都没能奈何一二。更换瓷砖前,它们是否存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悄然完成了升华。 

     ⑤我来回端详四处冒出的嫩绿,放任思绪游走。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步履愈发匆忙,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龇牙咧嘴,也难吸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真谛。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美好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蒋勋说,美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太奢侈了? 

     ⑥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院落的美学空气蒸腾弥漫。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苋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桔子树、含笑等,形成意趣横生的美学互动,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给我以强烈的美学感受和深刻的美学体验。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 

     ⑦我们其实可以不用劳苦经年然后多时谋划再上山下海穿林涉溪方得一奇瑰之美。因为只要你有一颗能随处发掘自然之美的心灵,美的泉水可以随时随地在你心灵流淌。在更多美好的慰藉之下,生活的态度其实可以更加积极。难怪梅特林克会感慨万千:“如果人类用上花园里任何一株小草显示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大不相同。” 

     ⑧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跶而来,眼看即将踏满黑印,但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带来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糜烂,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幡然醒悟它的核心要义。 

     ⑨曾经被一段话惊艳:“心地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哪怕半生失意,只要还有这点压箱底的美学,就能撑着你,穿过风雨,穿过人潮……” 

     ⑩什么是压箱底的美学?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邂逅这些微小而倔强的嫩绿,方才明了:看似枯燥、坚硬的瓷砖下,仍可春潮涌动,尽显生命的伟岸张力。随处自然,就是压箱底的美学。 

    1. (1) 第④段中说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悄然完成了升华”,请简要说明院落的审美意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上下文,简要解释第⑤段与第⑥段中加点的两个“大美”各自的含义。 
    3. (3) 作者认为“随处自然”是“压箱底的美学”。请结合全文,分两条概括“随处自然”这种美学观念的主要涵义。 
    4. (4) “随处自然”这一种“压箱底的美学”对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