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三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0-2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9分,每小题3分) 
  • 1. (2022九上·武汉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扛牢责任,坚持以最____的标准,最____的监管,最____的处罚,最____的问责,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A . 严肃 严格 严厉 严谨 B .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谨 C . 严谨 严格 严厉 严肃 D . 严谨 严厉 严格 严肃
  • 2. (2022九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一项是( ) 
    A . 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B . 通过自我风采展示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C .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D . 优化能源结构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 3. (2022九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项是( ) 
    A .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B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C . 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它们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还折射出社会语言文化的最新变化。 D .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有的书写力图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 4.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有网友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疫气疯发,指每天都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②疫情只会带来创伤吗?并不是。 

     ③在我们的古文经典《孟子》中,有这样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其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创伤后成长”。 

     ⑤心理学家发现,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还在创伤中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并未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报告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成长。心理学家将这样的现象命名为“创伤后成长”,即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生活事件后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变化。比如,经历过疫情隔离的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会有积极的变化,会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等。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韧性程度整体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人们更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疫情带来的逆境。今年的疫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被感染、被隔离,虽然过程中肯定有烦躁、痛苦,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他们付出努力积极配合抗疫,也见证了大家的抗疫过程后,他们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有利于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⑥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波的疫情之下,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邻里守望相助、各地伸出援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⑦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三步走。 

     ⑧心理学家总结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三方面因素: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外部行为、社会联系。我们想要寻求创伤后成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⑨在我们个人内部,可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但我们也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在隔离或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创伤的视角会认为这是有害的,或者无聊的。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当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重述这段故事,并不是要感谢疫情,疫情确实带来了客观的损失,但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可以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⑩而在个体外部,我们可以更关注问题解决和应对。当我们提起疫情时,总免不了想要发泄消极情绪,和朋友一起吐槽我们被疫情剥夺了多少时间和青春,这样的吐槽和发泄,适度进行虽然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爽快,但总是沉浸其中的话,我们就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会让自己一直陷在消极情绪里。真正的创伤后成长,不只是积极地解读过去,更是通过行为实现个人的建设性认知,关注目前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⑪最后,创伤后成长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会支持,帮助自己成长,也和朋友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吐槽,更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来发现那些我们吐槽中忽略了的新视角。 

    1. (1) 关于“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孟子》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印证了“创伤后成长”,但这个概念并不是由《孟子》提出的。 B . “创伤后成长”是人在受到创伤后可能会有的成长,但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成长。 C . 疫情中,一些学生在群体被感染、被隔离之后,心情变得烦躁、痛苦,这变化不属于“创伤后成长”。 D . 在遭受疫情的伤害之后,人的心理韧性程度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这些变化属于“创伤后成长”。
    2. (2) 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益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创伤后成长既能让个人受益,也能让群体和社会受益,乃至能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B . 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掌握新技能,培养起新兴趣,有时间陪孩子玩,在孩子的童年不再缺席。 C . 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提升人应对逆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D . 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
    3. (3) 关于“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从个人内部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B . 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互动,互相关怀,互相启发,从社会联系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C . 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疫情,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D . 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 5.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①楚云端:指长江中游一带。②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绘了一幅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秋天景象。 B . 颔联中的“遥隔”,写自己远离家乡,无法回家。 C . 颈联写诗人离别家乡时,家人含泪相送,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去的孤帆。 D . 尾联中诗人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 6.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蜡称之 , 于是其富比封建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构架。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燥温不调整,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蛄嘶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刁鸟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 

     【注释】①蜡称之:收获的蜂蜡也和这一样多。称,相当。②庮:yóu,腐朽木头的臭味。③析:分,这里指拆分蜂巢。④裒:póu,聚集,这里指合并蜂巢。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其富封建君焉          比:等同 B . 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           次:顺序。 C . 视其生息,其暄寒                调:调节 D . 则从之析之                       蕃:繁殖。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 

      A .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 B .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 C .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 D .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
    3.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灵邱丈人细心照顾蜜蜂,所以每年才能收获许多蜂蜜。 B . 灵邱丈人的儿子不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使得蜜蜂不断逃离。 C . 邻家老翁很清楚,灵邱丈人家由富变贫的主要责任应由灵邱丈人的儿子承担。 D . 陶朱公希望国家的统治者能从灵邱丈人家的兴衰史上汲取教训。
    4. (4)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庐不葺,燥温不调整,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 7.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前行。只见一座松林,师父下马,教我化斋。我因许远无一个人家,辛苦了,略在草里睡睡。不想沙僧别了师父,又来寻我。你晓得师父没有坐性,他独步林间玩景,不期有个妖精,名唤黄袍,被他拿住。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作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白龙马夜现龙身,去寻师父,反被他打伤马腿。就是他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②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呵,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 

     ③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发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 

     ④行者闻道,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个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 
    2. (2) 从上面的节选部分可以概括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 8.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随处自然 

     ①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瓷砖的苋红顿时鲜亮。 

     ②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定睛一看,是两株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它们钻瓷砖缝而出;可是,瓷砖高度密合,不见破损,何来如此强劲之力?半年前,工人们热火朝天铺了瓷砖,水泥层垫得厚实。 

     ③扭过头,后面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 

     ④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日日进出,竟毫无觉察。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都没能奈何一二。更换瓷砖前,它们是否存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悄然完成了升华。 

     ⑤我来回端详四处冒出的嫩绿,放任思绪游走。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步履愈发匆忙,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龇牙咧嘴,也难吸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真谛。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美好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蒋勋说,美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太奢侈了? 

     ⑥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院落的美学空气蒸腾弥漫。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苋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桔子树、含笑等,形成意趣横生的美学互动,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给我以强烈的美学感受和深刻的美学体验。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 

     ⑦我们其实可以不用劳苦经年然后多时谋划再上山下海穿林涉溪方得一奇瑰之美。因为只要你有一颗能随处发掘自然之美的心灵,美的泉水可以随时随地在你心灵流淌。在更多美好的慰藉之下,生活的态度其实可以更加积极。难怪梅特林克会感慨万千:“如果人类用上花园里任何一株小草显示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大不相同。” 

     ⑧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跶而来,眼看即将踏满黑印,但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带来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糜烂,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幡然醒悟它的核心要义。 

     ⑨曾经被一段话惊艳:“心地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哪怕半生失意,只要还有这点压箱底的美学,就能撑着你,穿过风雨,穿过人潮……” 

     ⑩什么是压箱底的美学?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邂逅这些微小而倔强的嫩绿,方才明了:看似枯燥、坚硬的瓷砖下,仍可春潮涌动,尽显生命的伟岸张力。随处自然,就是压箱底的美学。 

    1. (1) 第④段中说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悄然完成了升华”,请简要说明院落的审美意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上下文,简要解释第⑤段与第⑥段中加点的两个“大美”各自的含义。 
    3. (3) 作者认为“随处自然”是“压箱底的美学”。请结合全文,分两条概括“随处自然”这种美学观念的主要涵义。 
    4. (4) “随处自然”这一种“压箱底的美学”对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五、语言表达(8分) 
  • 9. (2022九上·武汉期中) 流淌在武汉市江夏区西部地区的金水河,哺育了一河两岸的江夏儿女。金口中学某班级,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以“背起行囊走金水,探访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全班同学要分成三组开展活动。请你帮这三个组各制订一个具体的调查、探究活动项目。 

       示例:探寻金水河的源头。 

    2. (2) 活动过程中,有同学说:“这个活动累死人,一点意义也没有。”你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六、写作题(50分) 
  • 10. (2022九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最开始到美国是做实验物理学研究,后来他发现自己做实验经常发生事故,他总结原因是自己动手能力较弱。他了解到自己的这一弱点后及时改行,转做理论物理研究,果然如鱼得水,进步很快。他在理论物理研究中,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评为人类一千年历史中最伟大的20名物理学家之一。杨先生在近年的一次演讲中,告诫年轻科研工作者说:“科研工作者先要了解你自己,然后选择科研路径,更容易成功。” 

     从杨先生的经历和告诫中,我们可以懂得:了解自己,人生更容易成功。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