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齐景公问子贡曰:“夫子贤乎?”子贡对曰:“夫子乃圣,岂徒贤哉!”景公不知孔子圣,子贡正其名。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闻政,子贡定其实。对景公云“夫子圣,岂徒贤哉”,则其对子禽,亦当云“神而自知之,不闻人言”。
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如孔子先知,当知颜渊必不触害,匡人必不加悖。见颜渊之来,乃知不死;未来之时,谓以为死。
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故人以为葬也。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既得合葬,孔子反 , 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 , 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门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知。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不知故问,为人法也。孔子未尝入庙,庙中礼器,众多非一。孔子虽圣,何能知之?论者曰:“以尝见,实已知,而复问,为人法。”孔子曰:“疑思问。”疑乃当问邪!“实已知,当复问,为人法”,孔子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复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不以已知五经,复问为人法,独以已知太庙复问为人法,圣人用心,何其不一也?
孔子曰:“游者可为纶,走者可为。至于龙,吾不知,其乘云风上升。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圣人知物知事。老子与龙,人、物也,所从上下,事也,何故不知?如老子神,龙亦神,圣人亦神。神者同道,精气交连,何故不知?
(节选自王充《论衡·知实篇》)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B .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C .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D .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与“纵豆蔻词工”(《扬州慢》)的“工”意思相同。
B .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指妇人对丈夫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C . “当知颜渊必不触害”与“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的“触”意思相同。
D . “孔子反,门人后”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的“反”意思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如果齐景公询问子贡时得到的孔子是圣人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子贡对子禽的回答就是错误的,他应该说孔子是神,消息不是听人说的。
B .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见到颜渊就说自己以为他死了;文章列举这样的事例,想证明孔子没有先知,如果他有就不会认为颜渊遇害。
C . 孔子最初把母亲临时葬在五甫衢,是因为他听说古时候父母不合葬,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的坟墓,最终才把母亲和父亲都合葬在防山。
D . 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会问,作者认为孔子不知道很正常,因为太庙中礼器繁多,孔子之前又没有进去过,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②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
-
-
(5)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助孔子的话来批驳“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请说说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否定“圣人知物知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