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二)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三)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四)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 (1) 请分别概括四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文段

      雨的特点

      (一)

      (二)

      (三)

      (四)

    2. (2) 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②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3. (3) 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②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 (4)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中(二)(三)文段中因雨而蕴含的情感。

      文段

      蕴含的情感

      (一)

      对安静而和平的春雨农耕夜的喜爱

      (二)

      (三)

      (四)

      对祥子在暴雨袭击中艰难讨生的深切同情

    5. (5) 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一)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B . 文段(二)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侧面烘托出春雨的特点。 C . 文段(三)反复写雨势之大,属于环境描写,渲染烘托出母爱的主题。 D . 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之景,完全切合文段(四)所描绘的雨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