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青春走入”娱乐至死”的陷阱
[材料一]3月14日晚,《吐槽大会》第五季第7期更新,男篮队员周琦、郭艾伦成为本期主角并受到了嘉宾的犀利吐槽。乍一看,你必须为节目台词撰写者的篮球知识储备而点赞,对周琦和郭艾伦的很多梗找得可谓是非常精准。最终节目虽然成功出圈,但客观而言,《吐槽大会》节目组有意无意把打击面扩大到中国男篮这个曾经取得很多荣誉的集体招牌,这是在挑逗所有中国篮球人的神经,有失妥当。
[材料二]娱乐至死这个词出处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这本书。书中解析了美国社会由传统的纸质媒体转变为电视媒体: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通过电视和网络,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与娱乐至死相关的还有一个词叫”奶嘴乐”。1995年,美国旧金山全球500多名精英集合讨论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和大多数底层人民之间的冲突呢?如何消解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呢?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认为,要让这些人安分守己,需要一个安抚”奶嘴”。而这个奶嘴就是打造大量娱乐信息,用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安于现状,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这一策略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奶嘴和娱乐组成一个新词,即奶嘴乐。”奶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励口水战;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偶像剧和肥皂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符合观众趣味的真人秀节目等。
当代互联网企业其实就是大型”奶嘴”加工厂,这个国家学历最高最聪明的一群人,十年如一日地思考如何制造出一个个让人们欲罢不能的”奶嘴”。无数产品经理正在背后费尽心思,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让用户毫无疑问,在这个世界上娱乐绝对有存在的意义,工作之余娱乐消遣让身心得到放松,适当劳逸结合当然没有问题。但过度娱乐占用我们的大量时间,占据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停止思考是危险的。《娱乐至死》里写到,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既无知又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材料三]
[材料四]如今,娱乐至死的趋势似乎已经渐渐扩展到了青少年领域。我们调查了一部分大一学生,对于网络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仅有20.3%的人选择上网查资料,其余的只是选择聊天,看视频,打游戏。仅有15.69%的学生能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并且认真实施,而17.65%的人表示有安排但很少付出实践,有6.67%的学生没有安排,跟着感觉走。更值得担忧的是,这样的娱乐人群正在不断低龄化,泛娱乐化的风潮正在试图侵蚀更多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对此,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通知》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娱乐的担忧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