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七月,南单于上言:“宜及北历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愿发国中及诸部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十二月同会房地。臣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道执金吾耿乘、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那太守并力而北。翼圣带成神,一承平定,臣国成败,要在今年。已诸部严兵马,唯裁哀省察。”太后四叹欲从之,尚书宋意上书曰:“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技,曾不补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难,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来降,再康畜养,边民得生,劳役休息,于兹四十余年矣。汉兴功烈 , 子斯为盛。今北虏西通,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挥,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房,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和帝永元元年春,窦宪将征匈奴,三公、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微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暑议,而诸卿稍自引止。唯司徒衰安、司空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前后且十上,众皆为之危惧,安、隐正色自若。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国家新遭大忧,陛下方在谅阴,百姓阔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恩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正时、由内及外也。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民者必有天报。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奴而已哉!”尚书令韩被、驸都尉朱晖、议郎京兆乐恢皆上疏谏,太后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匈奴叛服》)

    注:①太后,窦太后,汉章帝皇后。②宋由,东汉臣,京兆长安人,曾任大司农,后迁司空、太尉。

    1. (1)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棕号涂黑。

      群僚百姓A咸曰B不C可D陛下E独奈何F以G一人之计H弃I万人之命J不恤K其言L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意为“约定”,与《归去来兮辞(并序)》里的“帝乡不可期”的“期”含义不同。 B . “因”,意为“凭借、依靠”,与《过秦论》中的“蒙故业,因遗策”的“因”含义相同。 C . “敕”,意为“命令、吩咐”。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D . “功烈”,意为“功业”,“烈”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匈奴单于希望与汉朝合力讨伐北匈奴,让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使汉朝长久没有北方边患之忧。 B . 窦太后打算同意北征,尚书宋意却认为应许南匈奴的请求是放弃安全而走向危险境地。 C . 对于出征讨伐匈奴之事,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不惧危险据理劝谏,前后上书近十次 D . 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匈奴时,侍御史鲁恭上书谏言在章帝居丧期间出兵不符合天意民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

      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