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 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 。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綦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军大集,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比抗诸路兵,皆大败,应龙顿足叹曰:“吾不用时泰计,今死矣!”六月,刘铤破土、月二城,应龙窘,与二妾俱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杨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根本,秦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来儿,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 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 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B . 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冶/ C . 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冶/ D . 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谬为好语縻之”与“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之”含义不同。 B . “化龙自将中军策应”与“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两句中的“将”含义不同。 C . “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 . “以金革起复”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以”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 B . 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吕梁之险;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 C . 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 D . 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大师,赐谥襄毅。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

      ②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