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弃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名。’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意君曰,余且愿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B . 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C . 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D . 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文中指死去父亲的孩子,与“吾少孤”(《祭十二郎文》)中的“孤”意思相同。 B . 愚,表示自称的谦辞,和“愿陛下矜悯愚诚”(《陈情表》)中的“愚”意思不同。 C . 要,文中是求取的意思,和“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的“要”意思不同。 D . 卒,文中是最终的意思,和“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栗腹受燕王喜之命带着百金为赵孝成王敬酒献礼,祝其长寿。宴饮三天后,他返回燕国,向燕王汇报说,燕国可以趁此机会进攻赵国。 B . 面对是否可以进攻赵国的问题,乐间和其他诸位大臣的意见不同。虽然乐间态度坚决,连说三次不可以攻打赵国,但最终燕王未予采纳。 C . 燕国发兵六十万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乐乘分别领军迎战,结果燕军大败;乐间因为对燕王喜不听劝告心怀不满,所以弃燕投赵。 D . 燕王喜写信给乐间,诚心向他承认错误,一方面承认自己无才,一方面想用先王的名义让乐间回到燕国继续辅佐他,但是乐间没有听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

      ②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

    5. (5) 燕王喜在给乐间的书信中,为什么要提到柳下惠?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