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月考) 拟南芥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时与野生型无差别,而在30℃下生长则片呈白色(野生型植株叶片呈绿色)。

    1. (1) 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所示(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图示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依据图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情况是
    2. (2) 进一步研究发现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能维持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片呈门色的原因是H基因突变使植株30℃时不表达H蛋白,导致,从而影响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使光合色素合成受阻。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具体步骤为:首先取新鲜叶片:加入无水乙醇及少量的二氧化硅、,然后快速充分研磨并过滤。可将提取的色素溶液置于红光下,通过测定吸光度来测定叶绿素含量。使用红光进行检测的原因是
    3. (3)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II复合体(PSⅡ)造成损伤,使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以拟南芥的野生型和上述H基因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合作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两组强光强度相同,且强光对二者的PSⅡ均造成了损伤。

      ①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将过剩的光能耗散,减少多余光能对PSII的损伤,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强光照射下突变体中流向光合作用的能量(填“多”或“少”)。

      ②若测得突变体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根据本实验推测,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