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南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 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 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 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苦, 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八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二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河间献王曰: “管子称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 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 而人心所以安也。《 尚书》五福以富为始, 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 此治国之本也。”

    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所谓天者,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处而西? ”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 益而宅。”对曰: “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 “何不筑?”对曰: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 群臣之福也。”乃令 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    无夺农功。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 3 处需要断句。

      君子务本 A 本立 B 而道生 C 夫本不正者 E 末必倚 F 始不盛者 G 终必衰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殷代叫序,周代称庠,后人又用庠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B . 《尚书》, 即上古之书,亦称“书经”,与《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C . “与”,在此处为连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中的“与”用法不同。 D . “孰处而西”中的“孰”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与城北徐公美”的“孰”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B . 河间献王“仓廪实,知礼节”的主张, 契合了孟子先发展生产再兴办教育的王道理念。 C . 晋文公能颁布相关法令,说明他真正理解了住在咎季西边的老臣墙坏不筑的根本原因。 D .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都侧重于重视农业生产, 对于今天治理国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②乃令于国曰: “毋淫宫室, 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