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Ⅱ

    北爱(节选)

    老藤

    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从小学开始,每年生日当 天她都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一个别致的飞机模型。这些模型有客机、战斗机、 直升机和航天飞机等等,大都用合金材料制作,精致逼真,比例得当。家里那个 博古架上已经摆了十九架飞机模型,最新的模型是某国一架五代机,魔幻的造型, 铅灰色的涂层,让这架飞机充满了神秘感。

    工程师出身的父亲是个飞机迷,①他自嘲是个半途而废的诗人,当年因为考 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写诗的兴趣便被设计飞行器的爱好所替代。父亲说正像一个 缺乏想象力的诗人一定是蹩脚诗人一样,一个在地上爬行的国家一定难逃弱国命 运。父亲的毕业论文是《大型飞行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他私下和要好的同学 讲,这篇论文实际上是他“一个人的计划 ”,毕业后他要锚定这个计划,设计一 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飞机。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鲲鹏机械厂搞飞机设 计,那是坐落在沈阳的一个国营大厂。很可惜,计划终归是计划,要想变成现实 不是那么容易。到鲲鹏机械厂工作后,别说大飞机,就是喷洒农药的螺旋桨小飞 机也没有设计任务。鲲鹏机械厂本来是造飞机的,因为计划调整,只能转产生产 冰激凌机。②父亲说他切实体会到了孔子为什么感慨时也,命也     , 人争不过 命,没有风,再美丽的风筝也飞不上天。后来父亲选择了离开,从沈阳回到家乡 武汉工作。虽然不再搞飞机,但父亲的飞机情结依然没有消解,心心念念的还是 他“一个人的计划 ”。

    父亲每次送她飞机模型都会附一首短诗,短诗富有哲理,颇有些泰戈尔的风 格。苗青一直记着父亲第一次送飞机模型时所附带的两句诗:

    白山黑水间高高的索伦杆,

    有谁,能挂起飘扬的旗帜?

    当时她不懂这个疑问句的含义,问母亲,母亲说你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 但苗青还是不明白。

    现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青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 南下,随男朋友江川去深圳搞房地产挣大钱,用江川的话说是路子已经铺好;另 一条则是北上,到东北去从事自己的专业,这是导师吴教授的建议。

    这些日子,几位同学都明确了去向,唯有她还没最后下定决心。南下还是北 上,她和江川产生了分歧。她对江川说学了八年飞机设计,结果去做房地产,总 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江川说能有机会设计飞机当然好,但前面几届学长比我们厉害的有许多,哪一个成功了?飞机不仅是烧钱的行当,还是国家行为,需要大 进大出,目前商用飞行器被西方大国垄断,想有所作为很难。③江川认为合适的 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找一份得心应手、收入可观的工作更实际

    苗青觉得就业这件大事应该与父母商量一下,就风尘仆仆回到武汉。父亲说: “你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答应了,想不 到在退休后会重返老本行。 ”

    苗青很惊讶。父亲远离这个行业几十年,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参与 水上飞机研制能发挥多大作用呢?但她还是为父亲高兴。“水上飞机都是螺旋桨 飞机,难度系数不大,您肯定会胜任,不过科技更新换代很快,现在不比八十年 代,吃老本肯定不行。 ”她说。

    父亲拉开抽屉,拿出三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往苗青面前一推,“你看看,爸 爸这些年闲着了吗? ”

    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三本各种新型飞机技术 特点的笔记。她注意到,父亲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有一句诗。第一本是“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 ”,第三本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 庄这里意味不同。

    苗青到卫生间绞了条温毛巾,回来将博古架里的十九个飞机模型一一擦了一 遍。这些飞机模型质量都非带好,没有一架破损。看着这些飞机模型,苗青不禁 回想起以往生日的情景,高三毕业那年生日,父亲送她一架国外最先进的武装直 升机模型。父亲说蜻蜓哪个国家都有,为什么有的国家根据蜻蜓原理就能研制出 直升机,而有的国家蜻蜓只能是蜻蜓,说到底是个想象力的问题,设计飞机的人, 靠想象力可以与宇宙太空对话。

    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去东北。

    父亲站在那里凝视着她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 ”苗青 又重复了一句。

    父亲和母亲相互看了一眼。母亲摇了摇头,父亲则一字一句地说:“从今年 开始,你的生日我不送礼物了,我等着你送我一件大礼,你知道我想要什么。 ”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由苗青每年都会收到父亲充满神秘感的飞机模型作为礼物,自然引出 父亲的身份和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 B . 当苗青从母亲口中知道“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 ”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飞机设 计专业,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 C . 由于八十年代鲲鹏机械厂放弃了飞机制造,几十年后,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 今天,我国依旧缺少设计飞机的人才。 D . 面对女儿“去东北 ”的决定,父亲既激动又期待,并未言明“大礼 ”看似留有 悬念,但十九架飞机模型已表露无遗。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父亲的话不仅写出他的幽默,衬托出其对设计飞行器的热爱,也使文 中多次引用诗歌显得合情合理。 B . 句子②中引用孔子的话“时也,命也 ”,体现了父亲生不逢时、理想得不到实 现的苦闷。 C . 句子③中的江川是一位为了金钱而放弃专业的怯懦者,他的出现不仅和苗青形 成对比,也使小说情节出现波澜。 D . 句子④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时又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能让人感觉到 苗青的郑重和坚决。
    3. (3) “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 ”这个段落,写到“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在这 里意味不同 ”,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三句诗各自的意味。
    4. (4) 关于本文主人公,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苗青,有人认为是父亲,你 觉得呢?请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从三个角度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