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泰安月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 ”孔子对曰: “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 “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 ”曰:“夔, 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

    (节选自《韩非子·说二》)

    材料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 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乎? ”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 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 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 ’,非‘一足 ’也。”宋之丁氏家无井, 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 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 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 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 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 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 的横线上。

      有闻 A 而传之 B 者曰 C 丁氏穿井 D 得一人 E 国人 F 道之 G 闻之 H 于宋君。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恶,凶狠、凶猛,“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的“恶 ”指奸恶小人,两者用 法不同。 B . 过,过错,与“无乃尔是过与 ”中的“过 ”词义不同。 C . 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中的“信 ”词义 不同。 D . 相,互相,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 ”中的“相 ”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 一足 ”,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 ”的理解偏差。 B . 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样的 事例体现了“审 ”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 C . 同样是关于“夔一足 ”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只涉 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 . 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指出“三豕 ”应为“ 己亥 ”, 他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

      ②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5. (5) 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