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南昌月考) 文言文阅读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恨,早朝晏退,卑辞重币,连好齐楚,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注】。 工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郡、郢,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军,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

    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 , 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络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五校:校,古代部队每八百人为一校,即主尉。五校为四千士兵。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B .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C .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D .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伐,文中意为“讨伐”,与《曹刿论战》中的“十年春,齐师伐我”的“伐”意思相同。 B . 发,文中意为“派遣”,与《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的“发”意思不同。 C . 相,指“互相”,与《陈涉世家》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意思不同。 D . 北,文中意为“败逃的军队”,与《过秦论》“追亡逐北”的“北”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昭王认为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国势虚弱,可以发兵攻打将其灭亡。 B . 武安君与楚国的鄢郢之战,与韩魏的伊阙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C . 武安君认为攻打楚国能取胜,原因在于楚国的混乱和秦军的团结一致。 D . 长平之战后,秦国因为畏惧放过了赵国,这给了赵国蓄积力量的机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连好齐楚,备秦为务。

      ②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