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德城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军

    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

    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 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有旧军队出生的刘大个;还有青年学生萧明。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 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 ”

    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 面的小山上去……

    “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

    萧明底眼睛有点蒙昽——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 ’,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 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 ”

    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 一久,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 世界 ”究竟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 ”,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 ”

    “一定的—— ”

    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

     同志们, 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 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 这里等候我们…… ”

    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

    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

    “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

    “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 ”

    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 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 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 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 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的时候偶 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 故事。在他们谁也不肯显示自己不聪明;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 本兵,更是杀日本军官。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 教那些王八羔子们, 白用刺刀给捅了?—— 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

    “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 ’两个,萧明原先就是我们的人,那不能算 数的。”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 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蜗的叮 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 嘴啃吃着。

    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

    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

    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 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 天井中。

    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 们带着颤动的鸣叫,也没有了一只雄鸡,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

    (选自《“奴隶 ”丛书》,1934 年,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士 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B . 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她给困难中 的战士带来力量和鼓舞。 C .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 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D . 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 信心和力量。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 不同的性格。 B . 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雄浑遒劲,质朴刚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音调, 读来令人感奋。 C . 小说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着重描写战斗者的群像,人物的性格在行军、战斗、执行 命令的过程中展现。 D . 这篇小说描绘了八月东北乡村宁静的画面,语言华丽,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 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情感。
    3. (3) 小说是如何塑造萧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小说结尾并未详细交代战斗过程,而是着力描绘废墟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