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义乌期中) 近日,诺奖成为热点话题,网上报道纷繁复杂。我校打算举办一场以"如何更理性地阅读新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 瑞典当地时间2022年10月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法国科学家阿兰 · 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 · 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 · 塞林格,因利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打破了贝尔不等式,获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材料一

    刚刚,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科学网2022-10-04 17:54   阅读量:10万+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 · 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 ·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 ·塞林格,以表彰他们“进行了纠缠光子的实验,确立了对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

    材料二

    诺奖之于中国:如何实现从跟跑到超越

    澎湃新闻2022-10-5 21:56   阅读量:1.6万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三位物理学家虽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特别为之欢欣,因为:在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背后,有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作为安东·塞林格的学生,也是其研究团队的主要参与者,潘建伟院士参与开创量子信息物理学这个重要研究领域。颁奖委员会提及的潘建伟导师安东·塞林格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潘院士分别是其中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两篇文章的第二作者。

    中国科学界正举全国之力,编小与世界科学珠峰的距离。伴随国力快速崛起,科学硬实力从跟跑渐渐赶超,有的领域进入并跑的态势。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贡献。

    不过,话又说回来,诺奖并不是检验科学家成就的唯一标准。科学的本真意义,在于对 未知领域的追问和探求,出于对知识和真理的好奇和发掘。至于得不得奖,倒在其次。更何况,诺奖并不能代表对人类科学的终极评价。很多重要的学科领域,诺奖并没有做到"阳光 普照",比如十万分重要的数学和哲学。还有不少"被遗忘的角落",也在诺奖的光圈之外。因此,我们在关注诺奖的时候,小心被其强光灼伤了眼睛。

    材料三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中国”的!
    网际世界2022-10-11 18:19    阅读量:3.3万

    十一期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陆续出炉。你猜,全世界最激动的地方是哪?没错,是中国。本届诺贝尔奖一半以上获奖者都是“中国”的!

    先说文学奖:

    安妮·埃尔诺虽然是位法国女作家,她的真实身份却是: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获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再说化学奖:

    夏普莱斯教授是梅开二度。

    他虽然出生于美国,就职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

    同济大学

    最后说物理学奖:

    其中一位叫安东·塞林格,表面上来自奥地利,然而其实际身份却是:

    "量子物理"成大赢家!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

    南京大学

    蹭热度,我们第一名!

    【新闻 ·样式】

    1. (1) 对照【事件回顾】,结合阅读材料一,简述消息的特点。
    2. (2) 结合三则材料的标题,分析其作用。
    3. (3) 在讨论新闻阅读策略时,小实推荐思维工具"OPVL"。请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根据提示,补全思维导图。

      “OPVL”是引领我们辩证思考的有效工具。看到一则新闻,可按照顺序追问:这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新闻?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哪里?有哪些局限?    

    4. (4) 讨论会后,小实想针对以下新闻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请你帮忙。

      班容班貌有无“美”“丑”之分?

      近期,学校德育处积极开展主题为“向美而行”的班容班貌评比活动,但是同学们对于评比结果出现了不同意见。有同学认为,在本次班容班貌的布置当中,大家投入了时间与精力,并且努力地呈现美,但评委仍然认为不够“美”, 没有给予公正的评价。

      班容班貌一定有美丑之分吗?据调查,82%的同学及教师认为就结果来说有美丑之分。但就“向美而行”的活动意义而言,评比应更关注布置过程。本班同学就此采访黄慧校长,她认为,创造美的过程极为重要,能使"美"从内心生长,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