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河南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恶以御民力事实不宜失矣然而禁轻事失者刑赏失也。其治民不秉法为善也,如是,则是无法也。

    故治乱之理,宜务分刑赏为急。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治国者,其刑赏莫不有分:有持以异为分,不可谓分;至于察君之分,独分也。是以其民重法而畏禁,愿毋抵罪而不敢胥赏。故曰:不待刑赏而民从事矣。

    (节选自《韩非子•制分》)

    材料二:

    封君列国,其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荣贵,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离宫别馆,切汉凌云,或刑人力而将尽,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徵舒;卫宣则父子聚鹿,终诛寿、朔。乃云为己思治,岂若是乎?内外群官,选自朝廷,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阶品,考绩明其黜陟。进取事切,砥砺情深,或俸禄不入私门,妻子不之官舍。班条之贵,食不举火;剖符之重,居惟饮水。南阳太守 , 弊布裹身;菜芜县长,凝尘生甑。专云为利图物,何其爽欤!总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干纪,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岁。次睢咸秩,递用玉帛之君;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会。纵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汉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此。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封建》)

    【注】①共侮徵舒:《左传》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均与夏姬私通。三人曾在夏姬家饮酒,陈灵公指着夏姬的儿子徵舒对仪行父说:“他长得像你。”仪行父回答:“也像君王。”故称“共侮徵舒”。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上掌A好恶B以御C民力D事实不宜E失矣F然而禁轻事G失者H刑赏失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事,是行事、办事的意思,与成语“便宜从事”中的“从事”意思相同。 B . 藉,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中的“藉”的意思不同。 C . 擢,选拔,与《陈情表》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的“擢”意思不同。 D . 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行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之职,可任免所属掾史。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非子认为,严厉而符合常情的法制及其效力对于国君的统治至关重要,国君制定法律时应考虑到民众的喜恶,要做到刑赏得当。 B . 韩非子认为,如果君主刑赏不分,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即便是君主随意区分刑赏,他统治下的百姓也会服从管理,国家也会大治。 C . 皇亲国戚自以为生下来就应享受荣华富贵,一代比一代骄奢淫逸,他们忘掉祖先创业的艰辛,因此即便他们想安定国家,也难以实现。 D . 材料二列举陈灵侮辱徵舒、卫宣子乱伦杀子以及“南阳太守”和“莱芜县长”为官清廉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君主的“为政之理”。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其民重法而畏禁,愿毋抵罪而不敢胥赏。

      ②进取事切,砥砺情深,或俸禄不入私门,妻子不之官舍。

    5. (5) 两则材料都谈到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但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