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2023八上·华坪月考)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 , 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 , 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 , 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 (1) 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之曰(告诫) B . 之(教导,训诲) C . 以顺为者(准则,标准) D . 与民之(缘由,理由)
    2.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父命/鹏徙于南冥也 B . 顺为正者/不物喜 C . 一怒诸侯惧/窥镜自视 D . 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
    3. (3)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环境和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B . 首联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与危急,写出了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来势凶猛,也衬托出守城将士们饱满的情绪。 C . 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描写得异常壮美,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上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惨烈。 D . 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是将士们爱国情怀的直接抒发,升华了主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4. (4) 下面对《富贵不能淫》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 .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 . 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 (5) 下面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 . 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 . 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 . 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 (6)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