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汕头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 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 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

    ②在这幅美好的 21 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 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 3000 年,最可能的答案是: “我们失 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 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 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 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 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 , 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 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 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 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 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 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 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 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 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 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 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 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 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 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 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 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 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 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 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 赏。 ”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 “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 B . 关于“21 世纪图景 ”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 C . 从“危险的赌局 ”“疯狂 ”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 D . 在“生死存亡 ”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2. (2) 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 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 . 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C .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D . 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3. (3) 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4. (4)  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 ”。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