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 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 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
②在这幅美好的 21 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 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 3000 年,最可能的答案是: “我们失 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 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 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 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 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 , 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 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 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 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 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 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 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 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 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 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 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 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 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 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 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 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 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 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 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 赏。 ”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 “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
马国福
①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 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 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②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 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③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 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 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④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 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 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 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 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⑤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 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 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 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哞、马嘶、猪嚎、羊咩。
⑥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 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 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⑦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 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 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
⑧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 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 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 澄明清净的心田。
⑨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埂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 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 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⑩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 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⑪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 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 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⑫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座落的标点。沿 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 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⑬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 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 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⑩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 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 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 量。
⑮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 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⑩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 ”。在春天里, 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 一个圆满的句号。
示例:第⑤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捆 ”比作“襁褓中的孩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的情景。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 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 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 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 由至此? ”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 ”竟不 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 ”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 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加点词 | 方法提示 | 词义 |
不失期 . . |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 失期: |
人有奇志 |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 奇: |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 次: |
①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竟不上岸,因还如期。
爱因斯坦说过:“永远保持着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班级开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两千多年前《庄子》 中第一次提到“ 宇宙 ”。庄子凭借 ____ 的想象力,描绘宇宙的“ 出无 本,入无窍 ”,这样的 ____ 一直延续到今日—— 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许多突破也仍有 许多未解之谜。科学的魅力正在于面对着无穷未知。对未知抱有浓厚兴趣和想象,觉得未知世界 里少一分可能就好像少一分精彩,甚至感到失望,这种无穷的探索欲是科学家的本色。
科学家需要什么特质?智力、毅力、勇气……但是这些都不算是科学家的 ____ ,各领域的达 人都需具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好奇心才是科学家的专属特质。
科学家的好奇心需要呵护、需要宽容,需要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埋头钻研。在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有朝一 日能够用来探索太空甚至星际移民。艳羡诺贝尔科学 奖的人们,更应该了解荣耀背后,是一颗颗帮助发现与创造的好奇心。
霍金曾说,人类很难在这个脆弱的星球上再延续千年。其实,科学家的“ ____ ”,往往 更多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好奇和思索。如果没有这些好奇心,如果不用这些好奇心来思考未 来,人类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的发展答卷。
说到对“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的激发与培养,我们可以从先贤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孔子“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告诉我们做学问应有好学和乐学的精神;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② ”告诉我们探寻问题要追究事物根源;曹操“老骥伏枥,③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范仲淹“④ ,不以己悲 ”的博大胸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⑤ ”
的实践态度,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⑥ ”的坚定信念,都给予我们精神指引。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 ) 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纸质物品的保存 由于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 窗花 ”。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 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