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梅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勤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冶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 , 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即位数年,一战帅服三十一国。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诸侯于阳谷。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介胄A执枹B立于军门C使百姓皆D加E勇焉F弗G若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爱,文中指爱护,与《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的“爱”字含义相同。 B . 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相同。 C . 恤,文中指抚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字含义不同。 D . 朝,文中指聚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朝秦楚”的“朝”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路认为,公子纠被杀后,作为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主尽忠而自杀,是不仁义的。 B .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如管仲,就推荐管仲担当此任。 C . 管仲认为过去圣王治理天下,都把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让百姓安居乐业,并谨慎运用六种权力。 D . 管仲提出,卒伍一级在里中进行编制,军旅一级在郊野中整合,士卒不得随意离开,这样可方便管理,让军队强盛起来。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5. (5) 请分别从主观和客观角度简要概括管仲能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