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

    夜风送来槐花香

    梁新会

    ①入夜,乘公交车回家。 刚一下车,一股清甜之气扑鼻而来。 槐花,是槐花开了! 我一眼就瞅见三棵洋槐树,站在路边的冬青后面,显得卓尔不群。

    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 香气愈发浓郁,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 一瞬间,我仿佛置身槐香的世界,不,应该是故乡漫山遍野的槐树林中。此香,彼香,分辨不清。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唯有故乡的槐花才配叫槐花。

    ③而今夜,我站立在城市的街头,却分明嗅到了故乡的槐花香。

    ④故乡永寿地处偏远,气温回升慢,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县城附近的四十万亩槐花才开始绽放。其时,恰逢五一黄金周,槐花节盛大启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槐林,赏景采花,品槐花蜜,游览古县城,敲打战鼓,玩得不亦乐乎。

    ⑤老家离县城远,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植有洋槐树,花开时节,香气冲天。 槐树高大多刺,难以攀爬,不易采摘,需要全家齐上阵。 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槐花开的那几天,家家都会蒸槐花麦饭,晾晒槐花。 以前,槐花麦饭是人们度过饥馑荒年的主要饭食。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变着花样吃槐花,大家也就学着样儿用槐花烙菜盒子,包饺子,炖肉了。

    ⑥夜色滤去了城市的繁嚣,也隐没了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得只有几棵开花的洋槐树在风中窃窃私语。我身在花香最浓处,被纯粹的香气包围起来,鼻翼翕动,整个世界瞬间香甜如蜜。

    ⑦贪婪地深呼吸,想要这清甜之气带我回到故乡。那一刻,我喜悦而安详——我确信我在城市的街头闻到了故乡的气息。我曾经在想念母亲做的臊子面时,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正宗的家乡风味;我曾经陪着在外地工作的亲友,按图索骥去网红店品尝记忆中的味道,结果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 每每如此,我便确信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得到的同时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⑧一位朋友说他压力太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好驱车二三百里,回到故乡的老屋踏踏实实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再杀回城市继续打拼。 故乡的清风朗月是治疗失眠的良药。 如今,他事业发展顺利,一双儿女乖巧可爱,他的失眠早已不治而愈。 多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从众人口中得知那些年他回老家睡安稳觉时,父母整宿整宿都不敢合眼,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希望儿女不要忘记根本,但更希望儿女在外万事顺遂,随遇而安。 此心安处即吾乡。朋友感叹着,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之举而自责。

    ⑨其实,今世之人,能够一辈子不离开家乡的少之又少。 谁没有在陌生街头举目无亲、踽踽独行的悲凉和无助呢?好在住久了,时间会治愈一切。 他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气息。 你看,满街的美食,来自天南地北,它们要想在城市里存在,就得既保持住故乡风味,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喜好。 人也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 故而,人们常把工作久了的城市叫作第二故乡。

    ⑩夜晚的清风送来槐花香,我站在城市里闻见了故乡的味道。 心生欢喜!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 (1) 【概括·忆槐花】阅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

    2. (2) 【品析·赏槐花】请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 (3) 【理解·思槐花】作者为何闻到槐花就“闻见了故乡的味道”?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下资料概括回答。

      资料:①梁新会,陕西青年作家,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②民俗有云:“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槐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土壤多么瘠薄,亦能傲然挺立,健康生长。 在物质短缺的贫穷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槐花、槐叶还是救命的口粮,在歉收的年景,帮助人们度过饥荒,被百姓称为“救命树”。

    4. (4) 【感悟·恋槐花】同样都是快乐,“我”在城市中闻到“槐花香”心生“欢喜”与课文《社戏》里“我”与小朋友看戏那晚的快乐,两者的原因有何不同?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