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地一夜
贾平凹
①我不敢忘记大洼地的一夜。
②那是一个冬天,我跟着老于去打猎,一直到了秦岭深处。 不能赶回去,我们便决定到山沟里的树林子去寻些干柴,要在梁畔里取暖过夜了。这当儿,月亮已经上来,雪地上一片白亮,我们一直向林子里走,来到了一块大洼地里。 [批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行踪。]
③大洼地的雪比山梁上厚多了,脚踩下去,就没了腿肚,走起来很是艰难。秋天的枯草全倒伏着,偶尔有一撮两撮露出还绣着白毛穗的茎尖,但冰得坚硬,一撞就脆折了。一切树木,几乎都是一接粗的、两搂粗的百年物,叶已落尽,枝丫如爪一样扭曲,每一截曲处,每一个疤上,都驻着落雪,月光下黑森森地亮着点点白光,像怪兽的眼。枯朽的原木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一半被雪埋着,一半斜仄着,满身的木耳和苔叶,茸茸地像长了毛似的。我们站在一棵枯了半边的古木下 , 不知道这洼地到底多么大,秃树过去,是一片黑黝黝的松柏,呈现着一个挨一个三角形状的小山模样,后边便是一片灰色,再后去,全然一个白色,什么也无法分辨了。 [批注2:画横线的句子形象地描写了初见大洼地的景象:____,也表现了作者的____心情。]
④我们小心翼翼地站了一会儿,一时觉得身骨瘦起来,而且特别冷;赶忙就低头寻着干柴。 干柴倒容易找,只要拖出一截枯木来,立即就能扳下一堆干枝,雪虽然在埋着,却干得很脆,发出“嘎喇喇”响声。很快集起一个大堆,我们拼足了全部力气,每人扛起了一大捆。站起来,小腿就哗哗地颤,扶定一棵树往上看,望不见树顶,我第一次感到我们太渺小了,简直像一片树叶。低头看洼地这么多干柴,我们尽一切力量,而充其量不过拿走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又觉得像蚂蚁在粮仓里拖走一粒小米一样可怜。 [批注 3: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了!]
⑤我们开始向前挪步 , 便发现什么路也没有,也看不见任何走过的痕迹;一切都静下来,像死了一般可怕。 这是一块从未有人来过,也从未有人知道的地方吗?难道我们的突然到来,不速之客使这个世界惊讶了?但我们立即恐惧起来,觉得正是这种寂静是有着什么目光在盯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便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和每一脚起落的沙沙声。
⑥霎时间我们全慌了,扛了柴捆急急往出口奔走。但糟糕的事发生了!我们一时竟不知了归路,从一棵树下蹚雪到另一棵树下,又到另一个树下……跌了几跤,转来拐去,约莫半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发觉又转到刚才转到的树下。老于划亮了火柴,我们就靠在一起,划掉一根,又划掉一根,十几根火柴划完了,我们冷静下来,终于看清来时的那棵枯了半边的古木,才手拉手从那里爬上山梁了。
⑦回到梁畔 , 再不觉得冷,只感到离奇。 老于说,这是精神作用,划了火柴,是自己给自己壮了胆的。
⑧“大自然于人是多么不可知啊!”我说。
⑨老于却叫起妙来:“知道了大自然于人不可知,正是我们从此可知大自然了。”
⑩“啊,神秘的大自然!”
⑪“不,神秘的应该是人,我们的脚印不是留在那里了吗?”[批注4:为什么说“神秘的应该是人”呢?]
(选自《万物有灵》,有删改)
我们的行踪 | 表现情绪体验的词句 |
来到了一块大洼地里 | 阴森可怖 |
站在一棵枯了半边的古木下 | 特别冷 |
寻于柴途中扶定一棵树往上看 | |
向前挪步踏上归途 | 起先恐惧、慌张,继而冷静 |
回到梁畔 |
小贴士 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名句:“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
第五单元 目录及单元提要 17壶口瀑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9*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 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 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 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