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到,相隔万里、相差两千岁的孟子与卢梭竟然是知音。一个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个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二者关于怜悯之心的看法A____。一是都①( ),怜悯之心不是某个人独有的情感,任何人在看到无辜者受苦的情况下,这种怜悯之心都会B____。二是都着重阐发了这种情感的原发性,它不是人后天习得的,②( )。除此之外,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将其视为人性道德的本源;卢梭也说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可见,③( )。
两人虽都推崇怜悯之心的道德意义,但在其对于理想政治的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上看法却C____。孟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时期,作为新兴阶层的代表,他将恻隐之心作为善端,主张从“不忍人之心”发展出“不忍人之政”,即作为其理想政治体制的“仁政”。生活在法国十八世纪大革命时代,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先驱的卢梭,则反思了怜悯心可能造成的“恶”,从而认为政法体制必然建立在对自然情感优越性的克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