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香洲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推动古籍的保护传承,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开拓新境界。

    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尽职尽贵彰显担当。挖掘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才能赓续中国民族文化血脉,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典籍博物馆将带来“典籍的力量”讲解直播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摘自《新民晚报》)

    材料三:

    卷帙浩繁的古籍历经岁月沧桑,记载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文明故事。在朝代更迭、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古籍或流散各处,留存至今的古籍还有多少?

    为摸清家底、传承文脉,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作为基础性工作

    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品红介绍,目前,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共2861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虽说纸寿千年,可在时间的流逝中,大量古籍褪去了往日光彩,或一碰就碎,像饼干渣一样。

    面对古籍“变老了”“生病了”,古籍修复师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努力与时间赛跑,妙手化腐朽为神奇,让珍贵古籍重现风骨

    10多年来,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全国古籍修复总量已超过385万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长期以来,古籍都面临着藏用两难的局面: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可能

    古籍数字化开放共享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种,数字化让许多珍贵古籍面向更多人展露“真颜”,各地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指尖上的图书馆,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古籍知识推广。

    在中国古籍保护网“中华古籍资源库”页面上,点开“永乐大典”选项,无需登录即可在线阅读,还可以放大观看,纸页上岁月的纹理似乎都能感受到。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目前已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读者无需注册登录即可阅览全文影像。

    (摘编自人民网)

    1. (1) 下列关于“古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籍既承载着中华儿女宝贵的历史记忆,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 B . 保护和传承古籍,既可以延续中华文脉,也可以为当代文化建设开拓新的境界。 C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值得我们学习。 D . 只有把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2. (2) 材料三介绍了哪些古籍保护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3. (3) 你看到材料二中直播活动预告后,想要转发到朋友圈,邀请大家一起关注活动、感受古籍的魅力。请写下你的转发文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