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国氏善为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②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向氏以赃获罪,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____,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有删节)
【注释】①穣:庄稼丰收,富足。②垣:墙。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语句 | 释义方法 | 释义 |
闻之于宋君 | 【词类活用】直可惊天地,泣(使……哭泣)鬼神 | ① |
喻其为盗之言 | 【查阅字典】A.说明,告知;B.明白,了解:C.比喻 | ②(序号) |
遂逾垣凿室 | 【课内迁移】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③ |
亡不探也 | 【课内迁移】亡处亡气 | ④ |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A.唉 B.嘻
我选择▲(序号),理由是▲。
小文:为什么在这两则寓言中会产生这么大的误解?
小言:因为【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①,但其他人却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盗”是②,但其实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③。
小文:哦,我懂了。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共同的启示: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