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 单选题
  • 1. (2024七上·南山期末) 【主题探究】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在创新学习成果展示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植物的生理功能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某同学利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后置于光下 C . 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 .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 (2) 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 两个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浑浊 C . 该实验可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D . 甲瓶温度高于乙瓶,说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 (3) 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了水稻叶片“吐水”的奇妙现象。这一过程中,水分从根运输到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分解作用
    4. (4) 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同学们分析了其合成原理(如图),发现人工合成淀粉装置中的“生产设备”可以模拟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

      A . 叶绿体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细胞壁
    5. (5) 《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推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阻止某物质向下运输,进而提高其产量。其中被破坏的结构和被阻止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
      A . 导管、无机物 B . 导管、有机物 C . 筛管,有机物                D D . 筛管、无机物
    6. (6)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苗窃”指苗生太密,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出现“苗窃”现象主要是因为影响了植物的( )
      A . 蒸腾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光合作用 D . 分解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