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一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植棉改良行动兴起的有利条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