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吴 | 西晋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州数 | 2 | 2 | 2 | 3 | 3 | 26 | 27 |
郡数 | 16 | 17 | 22 | 38 | 55 | 80 | 85 |
县数 | 94 | 121 | 197 | 241 | 320 | 不明 | 293 |
至道三年(997年) | 天禧四年(1020年) | 宣和末年(1125年) |
15路 | 18路 | 26路 |
地点 | 标语 |
榕江 |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
息烽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的领导者! |
遵义 | 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 |
黎平 |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宋朝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宋太宗即位诏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奉,不敢逾越。”北宋统治者在外交中多采取守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建设,被概括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等
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土改规定 | 土改场景 |
第一、将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护富农经济。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
红色精神 |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等。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等。 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等。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 雷锋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等。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等。 改革开放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持之以恒等。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任一红色精神的精神内涵作出历史解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