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节目访谈】

    2019年10月7日,《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此次回归,节目组选择了重读《红岩》《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豆瓣网友给出了9.5分的评价。 

    “去看看这本书吧”,从《一本好书》第一季开始,这样的呼吁几乎每期都会出现,像一个烙印,印在节目扉页,提醒观众这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大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这样的现状令他难过,“我们节目每年推荐十一本书,如果带动了观众能够读其中的两三本,那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各抒己见】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就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只有通过与它们的对话,才能真正为我们自己所拥有。读先贤的书,我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至于阅读的方法,我认为首先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阅读计划,每天挤出一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逐步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读两头”: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于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今天的青少年基础知识并不差,各种技艺的训练也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但人们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文化视野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其实与缺乏“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无论传播介质、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这些书会让人终身受益。怎样挑选好书?首先是选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一般来说,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更可信。另外,要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有很多阅读推广人士呼吁要读整本书,其实,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 

    【改革热点】 

    高考所有科目阅读量都增加了。 

    当前,高考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力图改变高考带来的题海战术、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端,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在这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体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初中阶段加强了名著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等,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高中阶段教材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一本好书》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深受好评。  B . 呼吁观众们“去看看这本书吧”是《一本好书》的节目初心,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 C . 朱永新给青年的读书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读最伟大的著作,二是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D . 张颐武认为,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关的书籍,往往是“功利性”阅读。
    2. (2) 下列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的读书建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都要读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 B . 读书就要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这点与张颐武的观点是一致的。 C . 读好书还要注意书的版本,最好挑选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来阅读。  D . 对于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不充分的作品,没有必要阅读。
    3. (3)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总结了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准备在班上交流。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学习之余,我们每天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B . 课外阅读,我们可选择先贤的书和有价值的新书,而不要读“功利性”的书。 C . 如《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整本书阅读,可以反复读。 D . 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注意学习阅读方法,如默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