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4-2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5小题,共18分)
  • 1.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è) 草(duò) 临(lì) 啬(lìng) B . (huái) 粗(guǎng) 妹(zǐ) 落(zháo) C . (niàng) (hàn)萏 (qī)斜 (tì)傥 D . (yùn) 静(mì) (líng)镜 高(miǎo)
  • 2.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瘫痪 贮蓄 待弄 暴恕无常 B . 嘹亮 分岐 憔悴 咄咄逼人 C . 健壮 遮蔽 和霭 波光粼粼 D . 诀别 仿膳 匿笑 淅淅沥沥
  • 3.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迎着风冒着雨,小草依然顽强地从石缝中油然而生 , 展示它精彩的生命。 B . 只有用好人才、用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让优秀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C . 一到夏天,广州的正午便高温难耐,花城广场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D . 美国有媒体指出, “中国制造”已不可与过去混为一谈 , 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 4.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B . 本学期,我校逍遥游文学社将开展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 .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颁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D . 散文诗《金色花》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印度近代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 5. (2023七上·广州期中) 近日,学校晨星文学社正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请您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的通知,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通 知

      各位文学社成员:

      贵社开展的名著阅读小论文征稿活动已告一段落,收到不少同学的拙作。现定于10月28日12:30在会议室举行评比活动,请准时出席 , 期待莅临

       晨星文学社

       2021年10月25日

      A . 贵社 B . 拙作 C . 出席 D . 莅临
    2. (2) 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3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二、 (1小题,8分)
  • 6. (2023七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2)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引用了①“(《论语·雍也》)”来说明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还用了②“(《论语·为政》)”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阅读与鉴赏(5小题,20分)
  • 7.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学与正义) B . 撒盐空中可拟 (大体) C . 陈太丘与友行 (期待) D . 而去 (委托)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文末补充“兄女”的身份,暗示作者欣赏“柳絮因风起”的巧妙比喻,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B . 【甲】文中,“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写出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情景,可见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C . 【乙】文中,写的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但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到来,太丘就前去找他。朋友来到后,便十分生气。 D . 【乙】文,作者借陈元方责备客人的语言,强调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也体现其“方正”之气。
  • 8.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1. (1) 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与诸小儿游  戎不动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见路边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实,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折断树枝。 B .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C . 人们听了王戎的话,便去摘下李子一尝,发现王戎的话果然是真的。 D .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追随他人。
  • 9.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全曲中,与“夕阳”相呼应的景物是:“”,与“秋”相呼应的植物是:“”。 
    2. (2) 这首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请联系全诗,揣摩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四、(7小题,24分)
  • 10.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节目访谈】

    2019年10月7日,《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此次回归,节目组选择了重读《红岩》《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豆瓣网友给出了9.5分的评价。 

    “去看看这本书吧”,从《一本好书》第一季开始,这样的呼吁几乎每期都会出现,像一个烙印,印在节目扉页,提醒观众这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大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这样的现状令他难过,“我们节目每年推荐十一本书,如果带动了观众能够读其中的两三本,那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各抒己见】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就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只有通过与它们的对话,才能真正为我们自己所拥有。读先贤的书,我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至于阅读的方法,我认为首先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阅读计划,每天挤出一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逐步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读两头”: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于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今天的青少年基础知识并不差,各种技艺的训练也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但人们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文化视野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其实与缺乏“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无论传播介质、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这些书会让人终身受益。怎样挑选好书?首先是选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一般来说,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更可信。另外,要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有很多阅读推广人士呼吁要读整本书,其实,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 

    【改革热点】 

    高考所有科目阅读量都增加了。 

    当前,高考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力图改变高考带来的题海战术、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端,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在这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体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初中阶段加强了名著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等,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高中阶段教材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一本好书》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深受好评。  B . 呼吁观众们“去看看这本书吧”是《一本好书》的节目初心,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 C . 朱永新给青年的读书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读最伟大的著作,二是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D . 张颐武认为,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关的书籍,往往是“功利性”阅读。
    2. (2) 下列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的读书建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都要读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 B . 读书就要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这点与张颐武的观点是一致的。 C . 读好书还要注意书的版本,最好挑选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来阅读。  D . 对于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不充分的作品,没有必要阅读。
    3. (3)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总结了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准备在班上交流。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学习之余,我们每天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B . 课外阅读,我们可选择先贤的书和有价值的新书,而不要读“功利性”的书。 C . 如《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整本书阅读,可以反复读。 D . 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注意学习阅读方法,如默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等。
  • 11.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不动,水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 (1) 第3段写秋山的颜色,作者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组织材料,请结合文本作分析。
    2. (2) 请赏析第4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3. (3) 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七上教材《济南的冬天》,请与本文的第⑷自然段比较,并填写以下表格。

      【链接材料】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篇目

      共同点

      都表现了水的什么特点?

      分别表现水哪些不同的特点?

      《济南的秋天》

      描写对象

      都是水

        

      《济南的冬天》

       
    4. (4) 结尾作者说:“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不动,水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此句的作用。
五、写作与表达(1小题,50分)
六、名著阅读(2小题,共8分)
  • 13. (2023七上·广州期中) 下列表述与《朝花夕拾》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 .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 .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 14. (2023七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1)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2. (2) 《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