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龙岗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汪曾祺

    ①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②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中“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有一本书载:“杭州人一天吃三十丈木头”。指的是每天消耗的“擂槌”的表层木质。“擂槌”大概就是桃源人所说的擂棒。“一天吃三十丈木头”,形容杭州人口之多。

    ③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④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

    ⑤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楞。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坐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⑥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⑦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虽无真正的方竹,但别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树都不粗壮,而都甚高。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⑧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

    ⑨做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减)

    【注】:①无怀氏:传说中远古帝王。其民安居甘食,其治下风俗淳朴而优美。

    【链接材料】

    “五天登五岳”“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8个景点”……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正成为当下风靡年轻群体的一种“高性价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网。

    (节选自《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19日)

    班级决定开展“走近汪曾祺,走进桃花源”的研学活动。计划在品读汪曾祺先生的《桃花源记》后,重走汪曾祺先生桃花源之旅,请先完成下列任务:

    1. (1) 【梳理游踪】你需要梳理文中游踪,制定行程,请补充下图。

    2. (2) 【细品游记】读完文章后,小语认为第一段划横线句子末尾的感叹号应改为句号。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 (3) 这篇文章标题很特别,也有一定的作用,请说一说标题的妙处。
    4. (4) 关于“擂茶”部分,小语产生了困惑,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给小语讲解清楚。

      小语:这是一篇游记,文中“擂茶”部分与游记关系并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我: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小语:我明白了,就像《登勃朗峰》中,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5. (5) 【体味游思】结合文本,谈谈第6段提到的“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具体指什么?你更喜欢“无怀氏之民的风度”,还是链接材料中的“特种兵式旅游”,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