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中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类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材料二 1840—1911年中国人消费洋货概览表
时间阶段 | 洋货种类 | 消费范围 | 消费观念 |
第一阶段1840—1870年 | 主要是钟表、八音盒、玻璃器皿等中国没有的“西洋奇器” | 一般民众对超出生活的外来必需品,需求十分有限 | 把洋货看作炫新的奢侈品、高档品 |
第二阶段1870—1895年 | 上海一商人曾列举了包括洋盐、洋油、洋灯在内的57种日用洋杂货 | 在城市和乡镇中上层社会流行,内地乡村购买较少 | 购用洋货成为可炫耀的时尚 |
第三阶段1895—1911年 | 除生活日用必需品外,还有生活享受品、教育用品等 | 日用洋货日渐普及城乡,各阶层民众普遍购买洋货 | 购买洋货更看重其价格和实用性 |
材料三 随着洋货的日益冲击,财富不断外流,为此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做出不同应对。
代表言论 | 代表人物、口号 | 具体举措及影响 | |
应对一 | 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 曾国藩、李鸿章 口号:“自强”“求富” | 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
应对二 |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 人物:赵三多 口号:“扶清灭洋” | (团民)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 |
应对三 |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 人物:张謇 口号:“实业救国” | (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