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带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安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哐里哐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 B .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C . 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 D .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朱自清《荷塘月色》)
    2. (2) 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