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让它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 “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翻阅微博。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症状。
【材料二】
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 手机时长 | 比例 | 使用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使用手机 的时间段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4.23% | 通信需要 | 21.15% | 7点一9点 | 75% |
1到2小时 | 20.15% | 放松娱乐需要 | 42.31% | 12点一13点 | 72% |
3到5小时 | 50.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18点一20点 | 71%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21点一22点 | 83% |
“手机依赖”危害多。首先是引发视力、颈椎、睡眠等健康问题。其次,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社交能力退化,生活圈子变窄。再次,削减思考的能力。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手机里不停地有好玩好看的信息,人的思维不断被打断,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而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更会像上瘾一样,对手机强烈依赖,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现实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摘编自人民网《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
【材料三】
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摆脱手机的依赖呢?
一是现实生活受挫。现实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大,人天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逃避到虚拟世界去寻找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二是手机功能强大。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背后的各种app,设计实在精妙,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款游戏、一个视频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运作。他们绞尽脑汁,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中有专家级别的人物专门研究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何让人对游戏、视频上瘾。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很多人难以抵挡。三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更难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材料四】
对此,专家们提出了对策。
专家A:手机功能强大,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尽量不碰手机”,比如将手机放远、开启勿扰模式,让自己专注一件事,不让手机影响自己。对微信公众号、订阅的专题、聊天群组等手机的功能和内容进行精简。
专家B: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要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多参加社交活动、多运动,增强身心愉悦, 从而提高自制力。
专家C:手机依赖症患者大多现实生活受挫,身边的亲友要多关心他们,多面对面交流,用温暖的情感帮助他们抵御手机的诱惑。
专家D: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患者的现实生活甚至会无法正常进行,要去专业的心理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就医,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由表及里地解决问题。
(摘自互联网)
小渝手机依赖症的症状分析和对策 | ||
症状表现 | 成因分析 | 对策 |
① | 性格因素 | 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多参加社交活动、多运动, 增强身心愉悦,从而提高自制力 |
沉迷于玩手机 | ② | 尽量不碰手机;将手机的功能和内容进行精简 |
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 | 现实生活受挫 | ④ |
六神无主、焦躁不安, 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 ③ | 去专业的心理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