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布“军政”结束,进入“训练国民使用政权”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以强力推行“以党治国”,遭到了社会人士的批评。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指出中国社会严重缺乏人权,经常侵犯人权的并不是个人或团体,而是国民党党部与政府机关。胡适要求尽快制定宪法,他强调“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我们深信只有实行宪政的政府才配训政”。胡适的言论反映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震动,梁实秋等人著文响应他的呼吁。

    国民党内也有人要求“民主”与“法治”。党内元老蔡元培曾致信胡适,称赞其论点“振聋发聩,不胜佩服”。而一些在党内权力分配中失势的政治派别,更注意利用民间的舆论来反对蒋介石等当权派。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冯玉祥、桂系等地方实力派成立“约法起草委员会”,草草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草案》。有报纸评论说,“从理论言,此项草案实有许多优点”“比较任何国家现行宪法为周密”。

    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也感觉到有稍变统治方法以消弭反对派的必要性,提议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但遭到党内另一实权人物胡汉民的坚决反对,演变成“约法之争”。

    中国共产党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现在的事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有一部好宪法,要想畅通实行是不可能的,宪政运动的主题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训政”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