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开...

更新时间:2024-09-04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在西周中期至晚期前端的百余年中,井氏家族成为赓续绵延的法官家族。周恭王时期,井氏家族的宗子井伯曾以审判团首席法官的身份处理裘卫诉邦君厉一案;传世的青铜器曶鼎铭文记录了井叔处理贵族曶与限之间争讼的案例。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家权力被烙上宗族印记 B . 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 C . 审判权是诸侯的重要权力 D . 传统礼乐制度遭到冲击
  • 2.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司马迁在《史记》中赞颂汉高祖实行“量利禄,度官用,以赋予民”的赋税政策,即严格测算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然后根据支出需求,向人民征收赋税。这种赋税政策的实行根源于( )
    A . 秦帝国衰亡的教训 B . 社会经济的凋敝 C . 对黄老治术的推崇 D . 选官制度的变革
  • 3.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如表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当时( )

    女侠

    事迹

    红线女

    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

    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

    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 . 社会尚武之风较为盛行 B .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 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 D .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加强
  • 4.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宋朝官方设立的救助机构覆盖范围多局限于城市。乡村基层所存在的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救济,但这类救济也难有保障,官员面对乡村灾荒的逐级请示,往往会耽误救灾的最佳时机。因此,广大乡村地区俨然被排除在“福利国家”之外。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 . 市镇经济的逐渐兴起 C . 乡约自治的日益成熟 D .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5.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如表所示为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部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英国的礼单(部分)

    中国的回礼单(部分)

    天体运行仪器、望远镜、地球仪;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座钟;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

    珐琅、珍宝、玉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及各色土产食品

    A . 社会转型条件成熟 B . 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C . 盛世之下潜伏危机 D . 广大民众生活富足
  • 6.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群体都把民族主义看成摆脱危机、走向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随着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等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他们把对列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并使用了“帝国主义”这一新概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国人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B . 打倒帝国主义成为全民共识 C . 盲目排外的心理仍然浓厚 D . 提倡国货运动得到政府支持
  • 7.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1916年,粤汉铁路湘鄂段艰难修通。凭借粤汉铁路,岳阳、衡阳的工业迅速发展,衡阳更是成为周边四省的中心点;郴州结束了翻越骑田岭挑盐的历史,成为湘南地区商品集散地;湘潭日渐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
    A . 湖南交通运输实现了近代化 B . 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 C . 新式交通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D . 铁路修筑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 8.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界人士,以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议、咨议,或吸纳他们参加一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 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 . 适应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需要 C . 为新中国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 D .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9.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1963年,印尼发起并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克服巨大阻力,派代表团参加。周恩来总理在贺电中说:“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兴国家的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对国家体育事务的操纵和垄断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中国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 )
    A . 全方位突破了美国的封锁 B . 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 C . 旨在改善周边的政治局势 D . 直接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 10.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承包制在国有企业中广泛推行。如图所示是1988-1990年中国国有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亏损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B . 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C . 市场经济体制举步维艰 D . 传统发展理念影响较深
  • 1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地方主义情绪泛滥。基层大多数居民往往以地方名称称呼自己的出身,如伦敦人、巴黎人等。与此同时,教会也宣扬“(欧洲)人只有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区分,没有民族与国家的差别”。这种状况导致西欧( )
    A . 教权与王权两者势不两立 B . 封建君主权力逐渐由实向虚 C . 天主教会推动欧洲的团结 D . 民族国家形成面临重重障碍
  • 12. (2024高一下·长沙月考)  15世纪,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学校一样,不但讲授人文学科,如伊斯兰圣训、修辞学、逻辑学、星占学、天文学、历史学等,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材料能够用来印证( )
    A . 阿拉伯学术文化中心的南移 B . 津巴布韦国家文化的繁荣 C . 商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D . 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的普及
  • 13.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1810年,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了《贵族头衔修正案》。这一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接受、声称或保留外国授予贵族头衔”的人将被禁止担任联邦政府职务。该修正案最终获12个州议会通过,而被另外26个州议会搁置,因此并未生效。这一结果反映出此时的美国( )
    A . 存在封建势力复辟的可能 B . 外交政策受孤立主义影响 C . 联邦制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D . 南方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
  • 14. (2024高二下·汕尾月考)  19世纪后期,华茶输出几乎占国际茶叶市场之半,但到1900年,印茶的输出额超过华茶。至清末民初,英属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英属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 B . 殖民地的生产专业化 C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 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 15.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如图是1919年7月13日法国《小新闻》的头版漫画,将1919年法国的胜利与曾经1871年被普鲁士击败的黑暗回忆放在一起,下方的文字意为“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该漫画意在( )

    A . 敦促巴黎和会严厉惩处德国 B . 号召建立战后欧洲和平秩序 C . 宣泄法兰西民族主义自豪感 D . 渲染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 16. (2024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  1959年夏天,美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6周的博览会,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品都受到了苏联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手持一杯美国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在各国记者的摄像机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据此可知,这次博览会( )
    A . 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 B . 促使苏联的改革重心转向工业 C . 改善了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 D . 表明美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重要起源区。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陶塑小猪。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带动了“陶塑”艺术的发展,到战国时期,“陶塑”工艺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技术,为“瓷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陶塑”发展到高峰之后,“瓷塑”艺术开始兴旺,逐渐取代“陶塑”且普及到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宋室(宋廷)南迁后,很多北方官窑的工艺被工匠们带到南方,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宋代的制瓷中心和“瓷塑”中心。南宋以后社会动荡,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从事自立的艺术劳作,充实了画匠、塑匠、雕刻匠的社会队伍,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此时,“塑造”与“雕刻”的艺术表现共同影响着陶瓷“塑造”水准,如江苏宜兴紫砂雕塑艺术就体现了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迹象。

    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有很多“瓷塑”作品进入寺庙殿堂、富绅豪宅。景德镇的“胡人牵马俑”、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再到清代“瓷塑”工艺的发展都是唐以后“瓷塑”艺术的结晶。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商贸活动中,陶瓷产品以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工艺与文化形式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摘编自向颖《浅谈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江流域传统雕塑艺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瓷器外销的深远影响。
  • 18.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从17世纪开始,荷兰人来到亚洲并开辟了欧亚贸易和远东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及灵活的贸易方式,在早期远东贸易中成功地立足于亚洲市场。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加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通道。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商馆,进一步扩充公司在亚洲的贸易网络。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马六甲后,将其作为贯通中国和日本的跳板,以扩大它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和掠夺范围,从而开辟经中国台湾至马六甲到达印度地区的贸易航线。

    ——摘编自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人在东南亚和东亚开展殖民扩张时期,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了激烈争夺。荷兰人力图排挤中国和日本海商,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在远东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体系和海上贸易网络。

    ——摘编自许序雅《17世纪荷兰人与远东国家和海商争夺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

    材料三 17世纪初是荷兰进入东南亚开展海上贸易的最初阶段。1602年前,在隆塔尔岛、马班达群岛等地,荷兰人都建起了商馆。早在1598年就有不下5支远征队的22艘船只向东印度进发,到1601年共有14批65艘荷兰船到东南亚进行贸易。此时,荷兰人也开始从事中国货物的转口贸易,即在东南亚购买中国货物,然后转销到国内,荷兰人经营下的东南亚与阿姆斯特丹的远程转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人在东亚、东南亚贸易的活动对荷兰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荷兰在东亚、东南亚进行的贸易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 19.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现代外交制度是主权国家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外交政策的成长、国内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国内舆论对外交事务的日益重视,外交决策模式在内外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其制度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1949—1976年,很多外交决策往往通过外交部或者其他外事部门上报文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圈阅的方式决策。邓小平在1977年恢复工作之后,几乎天天要审阅外交部的请示报告,甚至连为法国学生开办暑期汉语培训班、援助肯尼亚体育综合设施之类的事务都要经过邓小平的批示。

    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一些事务性政策、例行性政策、常态性政策的决策权力被下放,明确规定只有那些牵涉重要国家利益的战略性议题必须交给中央决策讨论,其他一些次要的外交政策议题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或者由外交外事部门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重要的外事决策往往由外交部、外经贸部、文化部等部委甚至司局级单位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部委的意见和政策。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外交决策方式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外交决策方式变化的意义。
  • 20.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布“军政”结束,进入“训练国民使用政权”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以强力推行“以党治国”,遭到了社会人士的批评。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指出中国社会严重缺乏人权,经常侵犯人权的并不是个人或团体,而是国民党党部与政府机关。胡适要求尽快制定宪法,他强调“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我们深信只有实行宪政的政府才配训政”。胡适的言论反映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震动,梁实秋等人著文响应他的呼吁。

    国民党内也有人要求“民主”与“法治”。党内元老蔡元培曾致信胡适,称赞其论点“振聋发聩,不胜佩服”。而一些在党内权力分配中失势的政治派别,更注意利用民间的舆论来反对蒋介石等当权派。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冯玉祥、桂系等地方实力派成立“约法起草委员会”,草草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草案》。有报纸评论说,“从理论言,此项草案实有许多优点”“比较任何国家现行宪法为周密”。

    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也感觉到有稍变统治方法以消弭反对派的必要性,提议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但遭到党内另一实权人物胡汉民的坚决反对,演变成“约法之争”。

    中国共产党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现在的事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有一部好宪法,要想畅通实行是不可能的,宪政运动的主题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训政”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