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①汉语,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用语,是华夏儿女的母亲语言。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母语是民族文化的魂,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血脉,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源泉。母语世界,具有无穷的繁衍能力和想象空间,总是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②然而,现在母语却越来越不受重视了。滥用母语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某市中小学举行的期中测试中,语文试卷出现的最频繁错误却是错别字,有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一篇400字作文就出现近20个错别字。还有网络语言,大家可能对“滥用措词”都很反感,但谁多个心眼想过没有,现在盛行于社会上的一些网络“酷词”实际上就是滥用措词?你是否也在有意无意地在“边学边用”呢?某电视台主办的一个征婚类节目,可字幕竟打出“一网情深”“一键钟情”;某些产品的宣传广告上印着“一写千里”“一名惊人”;有的洗浴中心还在广告中使用了“随心所浴”“浴满全球”等等,使本就叫人记不住、理不清、咬不准的,瀚如烟海的成语任人“宰割”,拼凑得“面目全非”。
③母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难以理解的是,一些理工科大学里居然很少开设中文课,更多的倾向于英语、法语等外语,从而使得不少大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多于中国文化,甚至出现了连说话也只会说“中英文结合”语言的现象。
④也正是大学生对于中文的忽视,带动了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对于母语的忽视,使各个阶段的教育重心放在了奥数、外语等方面。学生们也只是跟着家长的安排走,家长则针对老师教学的重心和各种考试的加分项目,替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导致了“兴趣班”成了“扫兴班”。哪曾想“奥数班”变成了每个学生课余时间的“必修课”,美好快乐的童年被培训牵着鼻子走,糟蹋了聪明才智。
⑤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关都没过,还谈何外语,甚至其他“兴趣”?中国修辞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认为“母语不通,外语同样也学不好”,至少,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比如,英文“MilkyWay”翻译为汉语是“银河”而不是“牛奶路”。如今看来这翻译顺理成章,但是70年前鲁迅先生和赵景深先生因为这件事打了一场“笔墨官司”。
⑥综上所述,____。
——摘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材料二】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周国平《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材料三】
①我可是忍不住了,第一次见到从草原过来的内蒙古同胞,我很想和他们攀谈。于是,我侧过身去用我有限的蒙古话向他们问候:“您好吗?”
②原来漠然的眼眸忽然都重新调整焦距,他们的目光都向我专注地望了过来。我心中一热,又急着说了两句蒙古话来自我介绍:“我也是蒙古人。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蒙古人。”
③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些什么忽然在我的眼前变得非常明亮。他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向我展现的笑容,都是那样天真而欢欣,充满善意,一切暗藏着的藩篱都在那个瞬间撤除得干干净净,只因为,我说的是我们共同的母语。
④有一次,我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一位教蒙文的教授:“这些牧民怎么就凭我这几句蒙古话,就轻易地相信了我?”
⑤想不到他正色回答:“你现在虽然说不出几个句子,可是每个字的发音都很标准,我们的耳朵一听就知道。你要晓得,在母亲怀中学会的语言,有些细微的差异,别人是学不来的啊!”
——席慕蓉《母语》(节选)
【注】席慕蓉: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
表达观点常用句式:……是……,……要/应当/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