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宁波期末)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材料二:

    在谈及建筑和音乐的关系时大家往往套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一说法,说明建筑和音乐自古以来在风格、流派、特点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是通过不同的曲调、节奏、旋律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建筑是一种有形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总是由单庭建筑构成院落,再以院落为单元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序列,由外而内,在运动中逐渐展开了空间的变化。这些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虽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

    音乐家作曲家追求色彩效应,建筑师们也要用色彩这一元素来烘托音乐的美。“粉墙黛瓦”就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上,体现自然之趣,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白灰二色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这种深浅浓淡的巧妙搭配,主色与辅色的相互映衬,体现着独特而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出富于音乐感的园林小诗来。

    建筑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这些都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些审美通感上的共通之处为我们研究建筑和音乐的共通性打下基础。

    (摘编自李均凤《浅谈建筑中的音乐美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创作者根据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特点,往往通过乐调和节奏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从而达到其艺术效果。 B . 舞台艺术如将动作和音乐两者的重复结合起来,并辅以相应的变化,就能突出某种效果,表达出某种情感。 C . 建筑虽是一种有形的空间艺术,但人们从它的造型、布局等方面,又能感受到建筑是一种无形的时间艺术。 D . 建筑和音乐分属两种不同的学科,但从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来看,它们之间也有着共通之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作者举舒伯特的《鱼》五重奏的例子,具体而形象地论说了音乐中重复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B . 北京故宫的殿堂、楼门、廊庑都是千篇一律的规格,因与周围变化的景色的统一而让人流连忘返。 C . 音乐要具有美感,就需要将音符、音调、节奏等因素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组合,并形成多样化的统一。 D . 建筑和音乐自古以来在风格、流派、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都可以引发人们对彼此的联想。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梁思成“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北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B . 贵州盘山而建的千户苗寨 C . 山东统一规划的现代民居 D . 湘西依山傍水的吊脚楼
    4. (4) 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理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话的含意。
    5. (5)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音乐与建筑的共通关系,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