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有关应用程序上,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紧随其后,蒲松龄“参与”作品120部,施耐庵100部,罗贯中67部,曹雪芹41部,相关作品深受观众欢迎。
为何近些年中国电影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尊重与保护并不意味着在经典面前亦步亦趋。传统文化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呼应,才能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
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一部部经典,在历史中生成,容纳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审美观念、生存智慧、伦理态度以及处世哲学,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是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例如,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制作过程中,“山妖追逐江流儿”的段落由于人物动作和3D场景光影过于复杂,仅仅1分多钟、1500多帧的影像就让动画团队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处理。几年后,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2023)的制作方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使得动作捕捉、分镜设计以及场景渲染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创造出极具真实效果的盛唐景象,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技术的进步为再现经典、创新经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必将赋予传统精粹以更震撼、更绚丽的艺术光彩。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2日)
【材料二】
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线上文创馆,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宫夜宴》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材料三】
传统戏曲,展现时代魅力
获年轻人好评作品 | 跨界融合 | 效果 |
歌曲《万疆》 | 戏曲+歌曲 | 将戏曲唱腔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别有韵味。 |
影片《白蛇传·情》 | 戏曲+电影 | 用粤剧“唱”一部电影带来全新观影感受。 |
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 | 戏曲+真人秀 | 融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演出于一体,带来沉浸式体验。 |
推动传统文化繁荣的有效途径 | ||
文本 | 不同途径 | 相同途径 |
材料一 | ① | 让作品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呼应。 |
材料二 | ② | |
材料三 |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