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 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 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 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 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 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