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②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 , 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 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国的才干。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斯人,吾谁与归  微:

      ③斋三日而   去:④豪杰自之审  知:

    2. (2)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3. (3) 范仲淹去世后,朝廷给他“文正”这个谥号。对于这件事,小宁和小乐有以下一番交流,请你从下面的两个小贴士中了解相关知识,结合文段补充完整他们的对话吧。

      小贴士一

      谥号是中国古代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人物的生平,始于西周。

      小贴士二

      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都梦寐以求得到一个共同的谥号——文正。皇帝也不会把这谥号轻赐于人,历史上能得到该谥号的,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人数较少。

      小宁:怪不得范仲淹的文集名叫《范文正公集》,原来“文正”是他的谥号,这谥号也真是太牛了!

      小乐:是啊!范仲淹在当时本来就是一个风云人物,影响力很大。你看,在《宋史·范仲淹传》中,史家就是用“①”这种褒扬性的称号来称呼他。

      小宁:察其一生所为,我觉得“文正”这个谥号正是时范仲淹济世治国的千秋功绩和“②”的高风亮节的表彰。

      小乐: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说过:中国历史上不乏许多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但两者兼有的,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

      小宁: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他眼中,范仲淹应该称得上是个“风流人物”了。

      小乐:的确,范仲淹在政务方面有卓越的才能,治理地方,成绩斐然。这可以从《宋史·范仲淹传》中的“③”看出来。

      小宁:其中还有“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这样的记述,恰好印证了他在《岳阳楼记》中说的那句话“④”,可见他的思想品行能受到全天下的推崇与认可,被赠谥号“文正”,是名副其实的。

    4. (4) 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有学者说,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二者的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