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郟、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子都与颍考叔①争车,颍考叔挟辀②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③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④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公孙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⑤,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⑥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删改)
【注释】①子都与颍考叔:皆是郑国大夫。②辀:车辕。③傅:迫近。④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亲。⑥大岳:即四岳,传说为唐尧四大臣。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B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C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D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会郑伯于郟”中的“公”为古代五等爵位之首,“伯”“侯”也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
B . “壬午”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虽然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纪日,后者纪年。
C . “不唯许国之为”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师说》中“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
D . “序民人”的“序”意为使……有序,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义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子都与颍考叔领取兵车时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伐许之战中登上城墙后被子都暗箭射死。
B . 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被送给了郑伯。
C . 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百里辅佐许叔,并告知百里,这样安排既对许国有好处,又能进一步巩固郑国边防。
D . 郑伯安排公孙获驻守在许国都城的西边协助百里,并告诫他不要把收受的财物放在许国,以便日后可以迅速撤离许国。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②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
-
(5)
“君子谓”是《左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寄寓爱憎褒贬、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选文中两次“君子谓”对郑伯的评价态度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