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有可能预见100年后的世界吗?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过去,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除了少数例外,我们总是犯明显低估未来的错误。1893 年曾有74位名人对下一个100年的生活进行了预测。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全部低估了科学发展的速度。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已经基本奠定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基本知识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而现代的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理论,也为我们的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看到100 年后世界的轮廓。

    但是,人们对信息时代所做的若干预测却没有成为现实。例如很多未来学家预测“无纸办公室”,然而,只要看一看任何一个办公室,你就会发现现在用纸的数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我们再来看一下“可视电话”,在1964 年世界博览会期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花了1亿美元去完善一种可以连接电话系统的电视屏幕,你在打电话时可以看到对方,对方也可以看到你。这个产品仅售出很少,这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失败。另外,也有人预测,通过互联网召开会议将会使面对面的生意洽谈不再必要,人们都在家里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城市几乎变为一座空城;“网络旅游”兴起,人们会整天躺在沙发上,通过互联网漫游世界和欣赏景色;还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并非如此。尽管在因特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上镜头,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去外国旅游的人数打破了纪录;因特网改变了整个媒体的面貌,但是并没有消除电视、无线电广播和剧场的作用。

    为什么这些预测不能成为现实呢?我猜测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遗传和化石证据说明,看起来很像我们的现代人是10多万年前从非洲起源的,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说明,与那时相比,我们的大脑和个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拿出一个那个时期的人,在解剖学上他和我们是相同的;如果你给他洗个澡、再刮刮胡子让他穿上三件套西装,然后把他放在华尔街上,他和其他人在外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们的需要、梦想、个性和愿望也大同小异,在10万年中恐怕也没有多大变化,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

    我想说的是,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这就是洞穴人原理。

    例如,洞穴人总是要提供“被杀死猎物的证据”,仅仅吹嘘一个大猎物跑掉了是不够的。一个到手的有血有肉的猎物,始终比跑掉的猎物要实惠得多。类似的,当处理文件时,我们总想保存一份打印稿。我们本能地不信任飘浮在我们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些电子,因此会把电子邮件和报告统统打印出来,甚至在毫无必要时也这样做。这就是无纸办公室一直没有出现的原因。

    同样,我们的祖先喜欢面对面地会见。这有助于加强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无人城市也没有出现的原因。例如,一位老板可能想要仔细地品评他的雇员,通过在线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老板就能够读到这个人的身体语言,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近距离观察一个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微妙的身体语言,发现他的头脑中正在想些什么,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在他们能讲话之前的几千年中都是使用身体语言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也能解释网络观光游览始终未能代替实地旅游的现状。看一张泰姬陵的图片是一回事,亲自实地去看它则是另一回事。其中的理由是,我们古代的祖先总是希望亲自看到某件事物或事情,而不依赖道听途说。依靠实际的身体体验而不是传言,对他们在森林中幸存下去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我们的祖先是打猎的人,因此,我们喜欢看别人,甚至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无休止地观看我们同类的表演,但是当我们感到别人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立即感到紧张。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计算出,当陌生人盯着我们看大约4秒钟,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大约 10秒钟后,我们甚至会对盯着我们看的人产生敌视。这就是为什么原来的可视电话会昙花一现,可见,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两者都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时代畅游,我们仍然有真人演出的剧院、摇滚音乐会,纸张和实地旅游。但是,如果有人拿出一张我们喜爱的歌星的免费照片和一张他的音乐会的门票,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门票。这就是洞穴人原理:我们情愿两者兼得,但是如果要我们选择,我们会像我们的洞穴人祖先那样,选择后者。

    让我们再回到因特网刚刚创立的时候,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它将演化为科学和进步的论坛,结果它很快就退化成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地方,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在部落中快速传播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传言,今天,部落传言的规模被大众媒体极度放大了,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能够绕地球很多次。因此,如果你想预测将来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想一想 10 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放大 10 亿倍即可。

    现在,让我们开始遐想下一个100年。

    (摘编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伍义生等译)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预测未来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识,评估科技的发展速度,有助于人们构想未来图景。 B . 过去,一些未来学家根据科技带来的便利想象将来的生活场景,某些场景与现在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 C . 我们出于原始时代“提供证据”的心理(洞穴人原理),总是要把文件打印出来,这使得无纸化办公难以得到普遍实现。 D . 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为现代技术总会与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提供了佐证。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面对面的会见中,微妙的身体语言会透露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应聘者更好的面试策略是多使用肢体语言。 B . 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可见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经验。 C . 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生存,更需要依靠身体体验而非传言,这给我们大力整治网络谣言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D . 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原始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指望因特网成为科学与进步的论坛无疑是过于理想化了。
    3.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郑也夫在《神似祖先》中说到,现代人往往乐于聚餐、期待聚餐,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获得的猎物无法长期保存。 B . 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提到,为了获得更健康的身体,一些人尝试像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饮食和运动。 C . 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中举例说,司机违规被警察截停时,常常不愿意离开驾驶室,这源于原始人保卫领地的意识。 D .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及,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
    4. (4) 文中说,我们更愿意“走出去”而不是“看电视”,同时,我们愿意“看电视”而不太愿意用“可视电话”聊天。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 (5) 本文摘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的引言,作者为什么在“开始遐想下-个100年之前,先探讨“洞穴人原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 2.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发生黑丝(节选)

    冯至

    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长沙),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从秋到冬,已四个多月了。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日子久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边来。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看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的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回来时宗武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这客人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矫健精悍,目光炯炯,和杜甫寒暄了几句,听出来是山南巴州人的口音。他说他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人们说他是一个精良的弩手,百发百中,在巴山道上常常抢劫显官富贾,绰号人称“弩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

    苏涣却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好像大地将要回春。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杜甫的诗却读得很少。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

    他没等杜甫回答,就接着说起他自己的过去。“你老人家在阆州时,也许听人说过巴州有我这样一个强盗。我们巴州一带的賨人 , 从来就剽勇善战,又能勤劳生产,织出的布匹天下闻名。这些布匹虽不轻柔华丽,却是坚固耐久。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听取了阆中败类范目的献计,征募賨人为他平定三秦。此后賨人的命运便算注定了,供历代帝王牛马一般地驱使。一有战事,就征调賨人为他们打仗;战事平定了,又向他们征敛大批的布匹。賨人的布匹永远织不完,自己身上穿的却永远是破破烂烂。十几年来,外地的商人也看上了賨布了,他们运来一点米、一点盐,用一本万利的盐米、向他们骗取大量的布匹。上元二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变,自称梁王,也到巴州来募兵。我亲眼看着賨人世世代代无法摆脱的负担和痛苦,我不能容忍了,我说,来个结束吧……不过我当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我们起事不久,就因为人力孤单,遭到了失败。”

    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诗读给杜甫听: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还很少想过呢。”

    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

    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

    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

    (有删改)

    【注】①賨人:古代四川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以船为家,在萍水相逢的渔夫们的帮助下,其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同处困境,渔夫们给漂泊中的诗人带来的慰藉,含蓄地反映了世态。 B . 杜甫对苏涣早有耳闻,但真出现在眼前,还是“感到无限惊奇”,主要原因是他无法把眼前的人同传闻里“杀富济贫”的侠士联系在一起。 C . 苏涣询问杜甫是否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这一细节描写反映出他对杜甫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与惋惜。 D . 苏涣的诗歌在艺术上显得粗糙,但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因而使杜甫感到精神异常兴奋并反复吟味。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标题采用夸张和对比手法,描写杜甫头发的反常转变,突出苏、杜间的交往对杜甫晚年心境的影响,赞颂苏涣诗歌的独特魅力。 B . 文中完整引用苏涣的一首诗,既照应前文苏涣在对话中对自己人生经历的陈述,又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对苏涣诗歌及其为人的称赞。 C . 杜甫认为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反衬出苏涣的诗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主要原因是苏诗隐示着许多过去还没有人道过的新内容。 D . 杜甫自觉“眼前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此处“新的事物”虚实结合,既指苏涣其人其诗,也指渔夫们给杜甫带来的关怀和温情。
    3. (3) 小说详细记叙苏涣“说起他自己的过去”,这部分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鲁迅称赞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历史小说作品也具有诗化的特质。请从语言的角度对本文的诗化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 3.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郟、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子都与颍考叔①争车,颍考叔挟辀②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③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④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公孙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⑤,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⑥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删改)

    【注释】①子都与颍考叔:皆是郑国大夫。②辀:车辕。③傅:迫近。④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亲。⑥大岳:即四岳,传说为唐尧四大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B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C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D .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会郑伯于郟”中的“公”为古代五等爵位之首,“伯”“侯”也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 B . “壬午”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虽然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纪日,后者纪年。 C . “不唯许国之为”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师说》中“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 D . “序民人”的“序”意为使……有序,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子都与颍考叔领取兵车时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伐许之战中登上城墙后被子都暗箭射死。 B . 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被送给了郑伯。 C . 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百里辅佐许叔,并告知百里,这样安排既对许国有好处,又能进一步巩固郑国边防。 D . 郑伯安排公孙获驻守在许国都城的西边协助百里,并告诫他不要把收受的财物放在许国,以便日后可以迅速撤离许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②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5. (5) “君子谓”是《左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寄寓爱憎褒贬、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选文中两次“君子谓”对郑伯的评价态度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 (1) 下列对张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 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 . 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 C . “醉袖”运用借代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美。 D . 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 5.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过秦论》一文中“ ,”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 (2) 《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 ,”。
    3. (3)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4. (4)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 (5)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 。”
    6. (6) 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的经验教训。
  • 6.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世之余烈  奋:振兴 B . 收天下之 , 聚之咸阳  兵:军队 C . 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 D .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 7.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至尊而制六合/天雪,武卧啮雪 B . 匈奴七百余里/欲因此时 C . 惠王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单于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 . 天下集响应/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8.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复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 .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C .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中述汤、武,刺时事 D .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尔其无忘父之志
  • 9.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 . ①④⑤/②③/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④/②③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10.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约从衡  ④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立法度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 .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 . 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 .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 1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状语武 B .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得归 C . ①子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 . 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此时降武
  • 12. (2023高二上·西安期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 惠等哭,归营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 . 单于其节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 C . 反欲两主,观祸败       尽汉使路充国等 D . 其一人亡,告之          武能纺缴
  • 13.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 .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C . 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D . 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讨论
三、语言文字运用(5分)
  • 14.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多人好奇,在哪里能更容易找到新物种?事实上,对分类学者来说,新物种的发现有时是“有迹可循”的,有时则是“意外之喜”。

    进行野外调查时,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类群里能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横断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大,存在大量狭域分布物种,加上此前物种调查不够充分,发现新物种的数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而从类群上看,兰科、苦芦苔科等草本植物类群个体较小、生境特化,发现新物种的概率也就相对高些;高大乔木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分类学者关注,想要再发现新物种就非常难。在动物界,相对于大型兽类和鸟类,发现新的昆虫物种    A    

    ①对某一个类群或者某几个相关类群开展分类研究时,②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③不少学者通常会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④而在测序过程中,⑤因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样本跟已知物种完全不同,⑥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的形态特征虽然几乎一模一样,⑦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⑧碰到这些情况,⑨分类学者就会进一步研究,⑩以确认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所以,    B     , 不如说是碰到新物种。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 15.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精神内耗,又称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百度百科

    材料二:你只有遇到困难才能前进,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就往前走,困难往往会造成人的精神内耗,内耗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余华

    如今社会,许多人都面临着“精神内耗”,对此你有何感触?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