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俊,俊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便还家 

      来问讯 

      见城市栉比 

      ④密归路 

      ⑤屋舍俨然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其中往来种 设酒杀鸡 B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C . 出穴 与外人间隔 D . 归路 寻向所
    3. (3) 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 . 《桃花源记》中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 .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5. (5) 【甲】【乙】两文虽然故事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内容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