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红星乡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

更新时间:2024-08-01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 1.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____(刮目相看/情有独钟),①____,惟妙惟。郑振铎先生的《燕子》,____(简洁/简捷)流畅,脍zhì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即便歇脚在电线上,②__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惟妙惟

      脍 zhì 人口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 刮目相看 简洁 B . 情有独钟 简捷 C . 情有独钟 简洁 D . 刮目相看 简捷
    3.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 .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 .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 .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4. (4) 上文画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 2. (2024八下·榆树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青青子佩,。(《诗经•郑风•子衿》)
    2. (2)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之美的句子:
    4. (4) 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二、阅读(45分)
  • 3.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俊,俊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便还家 

      来问讯 

      见城市栉比 

      ④密归路 

      ⑤屋舍俨然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其中往来种 设酒杀鸡 B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C . 出穴 与外人间隔 D . 归路 寻向所
    3. (3) 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 . 《桃花源记》中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 .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5. (5) 【甲】【乙】两文虽然故事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内容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 4.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内陆,这里高寒缺氧,本来是一个不产茶的省份,而从青海穿境而过的茶马古道却使饮茶之风在这里盛行,千年不衰,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茶文化。

    ②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下。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③熬茶,是青海人用茯茶来熬制的茶,深红色,有油脂状感觉,暖融融,还有点咸和花椒味。主料,首先为茶叶,讲究用色泽黄褐,香气纯正,浓醇带涩,茶中闪烁金黄色雪花的紧压茶,也就是热性茶。有两种颇受河湟人的喜爱:一种是松州茶,是四川松藩地区出产的大叶散茶;另一大宗是茯砖茶,其中又以湖南益阳所产的茯茶最受欢迎。其次为盐、鲜奶、大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等。调料有草果、姜皮、花椒等等。

    ④此类茶的制作很别致,不像通常的饮茶那样用沸水冲泡,而是先用石臼将茶捣碎,然后将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饮,故又称之为“罐罐茶”。罐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表面黑粗且疙疙瘩瘩,极为土气。茶杯小了,不易散味,能保醇香。明代冯可宾《茶笺》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宾壶一把,任其自酌自饮为得趣。

    ⑤熬时先将茯砖茶放入罐中,沏入开水,然后放到旺火上熬成褐红色的茶汁。对于注重茶道和茶艺的人来说,在泡汁而饮的茶中加入食盐或调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饮茶方法,却是古色古香的“茶”。

    ⑥在熬好的茶里适量加一撮盐。因为茶的味是香的,而盐恰恰起了调味的作用。在茶里加入荆芥,同时加入草果、姜皮、花椒等调料,使香气更浓,这样煮出的茶,广泛应用于日常饮用和待客之中,因其在茶中没有调入牛奶,故又称之为“清茶”,相反如果在熬茶时调入鲜牛奶,则称之为“奶茶”。这种茶,甜中带咸,浓而不腻,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

    ⑦从医学角度来说,茯茶还有去油脂油腻、降血压血脂、生津止渴解酒等作用,有降糖和抗衰老等功效。在青海,与当地人一起喝茶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茶就是久负盛名的茯茶。

    1. (1) 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 (2) 选文第③段划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①段说“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选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熬茶文化的?
    5. (5) 结合选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 5. (2024八下·榆树月考) 现代文阅读。

    第一次投稿

    陈忠实

    ①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姓车,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第一次作文课,他让我们自拟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我以前从未遇过的新鲜事。我喜欢文学,却讨厌作文。诸如《我的家庭》《寒假(或暑假)里有意义的一件事》这类题目,从小学作到中学,我是越作越烦了,越作越找不出“有意义的事”了。新来的车老师让我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有兴趣了,来劲了,就把过去写在小本上的两首诗翻出来,修改一番,抄到作文本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而不再是活受罪。

    ②我萌生了企盼,企盼尽快发回作文本来,我自以为那两首诗是杰出的,会震一下的。我的作文从来没有受过老师的表扬,更没有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的机会。我企盼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而且感到机会正朝我走来。

    ③车老师抱着厚厚一摞作文本走上讲台,我的心无端地慌跳起来。然而45分钟过去,要宣读的范文都宣读过了,甚至连某个同学作文里一两句生动的句子也被摘引出来表扬了,可终究没有提及我的那两首诗,我的心里寂寒起来。离下课只剩下几分钟时,作文本发到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车老师用红墨水写下的评语,倒有不少好话。而末尾却悬下一句:“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

    ④我愈想愈觉得不是味儿,愈不是味儿愈不能忍受。况且,车老师没有给我的作文打分!我觉得受了屈辱。好容易挨到下课,我拿着作文本赶到车老师的办公室。

    ⑤他偏过头问:“什么事?”

    ⑥我把作文本摊开放在桌子上,指着评语末尾的那句话:“这‘要自己独立写作’我不明白,请您解释一下。”

    ⑦“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自己独立写作。”

    ⑧“那……这诗不是我写的?是抄别人的?”

    ⑨“我没有这样说。”

    ⑩“可你的评语这样写了!”

    ⑪他冷峻地瞅着我。冷峻的眼里有自以为是的得意,也有对我的轻蔑和嘲弄,更混含着被冒犯了的愠怒。他喷出一口烟,终于下定决心说:“也可以这么看。”

    ⑫我急了:“凭什么说我抄别人的?”

    ⑬他冷静地说:“不需要凭证。”

    ⑭我气得说不出话……

    ⑮他悠悠地抽着烟:“我不要凭证就可以这样说。你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

    ⑯于是,我突然想到我的粗布衣裤的丑笨,想到我和那些上不起伙的乡村学生围蹲在开水龙头旁时的窝囊……就凭这些瞧不起我吗?就凭这些判断我不能写出两首诗来吗?我失控了,一把从作文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再撕下他用红色墨水写下的评语,一转身,不辞而别。

    ⑰打这以后,在车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对于他的提问从不举手,他也不点我的名要我回答问题,在校园里或校外碰见时,我就远远地避开。

    ⑱又一次作文课,又一次自选作文。我写下一篇小说,名曰《桃园风波》,这是我平生写下的第一篇小说,取材于我们村子里果园入社时发生的一些事。随之又是作文评讲,车老师仍然没有提到我的作文,于好于劣都不曾提及,我心底里的火又死灰复燃。作文本发下来,我揭到末尾的评语栏,连篇的好话竟然写满了两页作文纸,最后的得分栏里,有一个神采飞扬的“5”字,在“5”字的右上方,又加了一个“+”,这就是说,比满分还要满了。

    ⑲既然有如此好的评语和“5+”的高分,为什么在评讲时不提我一句呢?他大约意识到小视“乡下人”的难堪了,我这样猜想,心里也就膨胀了愉悦和报复,这下该有凭证证明前头那场说不清的冤案了吧?

    ⑳僵局继续着。

    ㉑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是在夜间降落的,校园里一片白。我们班清扫西边的篮球场,我正扫着雪,有人拍我的肩膀,一扬头,是车老师。他笑着说:“跟我到语文教研室去一下。”我心里疑虑重重,又有什么麻烦了?

    ㉒走出篮球场,车老师的一只胳膊搭到我肩上了,我的心猛地一震,慌得手足无措。那只胳膊从我的右肩绕过脖颈,就搂住我的左肩。这样一个超级亲昵友好的举动,顿然冰释了我心头的疑虑,却使我更加局促不安。

    ㉓走进教研室的门,车老师从他的抽屉里取出我的作文本,告诉我,市里要搞中学生作文比赛,本校已评选出两篇来,一篇是议论文,另一篇就是我的作文《堤》了。

    ㉔啊!真是大喜过望,我不知该说什么了。

    ㉕“我已经把错别字改正了,有些句子也修改了。”车老师说,“你看看,修改得合适不合适?”说着又搂住我的肩头,搂得离他更近了,指着被他修改过的字句一一征询我的意见。我连忙点头,说修改得都很合适。其实,我连一句也没听清楚。

    ㉖他又说:“我想把这篇作品投给《延河》。你知道吗,《延河》杂志?我看你的字儿不太硬气,学习也忙,就由我来抄写投寄。”

    ㉗第二天的语文课,车老师的课前提问一提出,我就举起了手,为了我的可憎的狭隘而举起了忏悔的手,向车老师投诚……他一眼就看见了,欣喜地指定我回答。我站起来,却说不出话来,喉头像塞了棉花似的,后排的同学哄笑起来。我窘急中又涌出眼泪来……

    ㉘上到初三时,我转学了。暑假办理转学手续时,车老师探家尚未回校。后来,当我再探问车老师的所在时,只说早调回甘肃了。当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时,我在开着给朋友们赠书的名单时又想到车老师,终不得音讯,这债就依然拖欠着。

    ㉙经过多少年的动乱,我的车老师不知尚在人间否?我却始终忘不了那淳厚的陇东口音……

    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轻②脖

    2. (2) 文章第③段说“车老师抱着厚厚一摞作文本走上讲台,我的心无端地慌跳起来”,后来又“寂寒起来”。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心“慌跳”和“寂寒”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于是,我突然想到我的粗布衣裤的丑笨,想到我和那些上不起伙的乡村学生围蹲在开水龙头旁时的窝囊……就凭这些瞧不起我吗?就凭这些判断我不能写出两首诗来吗?我失控了,一把从作文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再撕下他用红色墨水写下的评语,一转身,不辞而别。

    4. (4) 本文围绕作文课记叙了“我”与车老师交往的几个故事,请用简洁语言把它们概括出来。
    5. (5) 本文第㉗段说“第二天的语文课,车老师的课前提问一提出,我就举起了手。”请在前文中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6. (6)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结尾两段的作用。
  • 6.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我自问: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 (1) 《傅雷家书》是我国  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
    2. (2) 请结合选段,分析家书的作用。
    3. (3) 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 7. (2024八下·榆树月考) 下列有关《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 . 傅雷常常现身说法教导儿子,想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使儿子成为他的影子。 C .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的家信摘编。 D .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三、综合实践(10分)
  • 8. (2024八下·榆树月考) 班级准备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小亮的爸爸只要一走进自己的卧室,就喜欢打开所有的灯,即使是出来到餐厅吃晚饭、到客厅看电视或外出散步,都不关灯。小亮的妈妈提醒他离开卧室时要随手关灯,小亮的爸爸却说:“电费便宜,咱家负担得起!”

    1. (1) 假如你是小亮,听到上文中爸爸的话,你会怎样应对?写一段劝说语。
    2. (2) 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不要与倡议书内容相同)
    3. (3)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本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发放“低碳生活”宣传单。

    4. (4) 班长起草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如下。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是全人类的一大难题。①节能环保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唤起大众关注环保节约是我们广大师生应该承担的使命。为此我们倡议:

      1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实践者。②出行时,我们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都是非常好的低碳方式。同时也应该做到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油,节约每一粒粮食

      2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传播者。③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积极宣传低碳生活,以节能降耗为己任,共同建造低碳环境

      一份倡议,一份承诺,一份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并肩,共同担负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班委会

      2021年4月

      倡议书中①②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句写在下面。

四、(任选一题50分)
  • 9. (2024八下·榆树月考) 题目一:一次    ▲    的改变

    作文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二: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一片荒芜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安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①字数在600—800字之间。②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