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廉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材料一】

    据悉,330美育课堂将和每年学校开学时间同步,计划每周为周边中小学开展三到五次课后美育教学。美育课堂课程将根据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的学校、年龄,与学校合作,个性化定制以文化展览、中华传统艺术导赏、非遗手工体验、电影观赏等活动,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摘编自《“330美育课堂”开课了》,2023.2.21《青年报》)

    【材料二】

    ①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自然中的美,挖掘劳动、创造中的美,享受传播美、讨论美的乐趣,关键在于培育发现美、探索美的意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美育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②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事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③其次,要推进美育普遍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④改善美育评价方式,是促进儿童美育优质化的重要抓手。素养导向的美育评价重点不是考查知识的记忆或技巧的熟练,而是关注理解、思维、感知觉反应和表达、创造的独特性,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摘编自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新语),2023.6.1《人民日报》)

    【材料三】

    ①不同于艺术美育,环境美育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教育的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提供的是一种科学认知自然环境的系统性知识;从审美体验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注重人在审美中对环境的介入。

    ②一方面,环境美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艺术美育方式要求人在审美中摆脱理性知识的束缚而关注于艺术形式去获得主体的审美愉悦。环境美育方式则是要将自然环境与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自然史等科学知识关联起来。

    ③另一方面,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在传统以艺术为中心的美育制度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进行区分,一般都是将艺术欣赏活动置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来进行。不同于发生在特定场所的艺术审美,环境审美是在开放、阔大和敞开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这意味着,审美主体不能再以那种与对象相区隔、相分离的静观态度来面对对象,而是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

    (摘编自《环境美育:一种新型的美育方式》,2022.6.27《人民日报》)

    【材料四】

    ①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下,如何真正以美育促进乡村教育,引导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是一道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教育问题亟待破题。

    ②一方面,要坚持各美其美、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不同地域的乡村学校立足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生态宜人的自然景观系统都为乡村美育打造了一块“实践田”,是乡村儿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天然教室。有条件的村小可以充分盘活这些资源,打造形式各样的乡村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农耕劳作、品味耕读文化。

    ③另一方面,凝聚多方力量参与乡村美育的“共识点”与“结合点”。大力发展乡村美育,既需要本土教师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地主动开发课程,进行输出式实践;也需要引入高校课程、公益团队、智慧课堂等,进行输入式实践。只有立足美育的城乡共识,才能推动乡村美育和儿童素质教育真正由虚转实、行稳致远。

    (摘编自《以乡村美育助推儿童素质全面发展》,2023.5.31《人民日报》)

    1. (1) 根据【材料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谈一谈应该如何推动社会建立更高水平的美育。
    2. (2) 根据【材料四】,在落实“双减”政策,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下,如何真正以美育促进乡村教育?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330美育课堂课程是与家庭合作,根据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的学校、年龄,个性化定制的活动。 B . 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自然中的美,美育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C . 环美与艺术审美发生的场所不同,环境中美是在开放、大和散开的自然环境中进 D . 大力发展乡村美育只需要引人城市美育课程、公益团队、智慧课堂等,进行输人式实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