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班级开展“识清明节气,探科学真相”活动,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完成对话。

    清明假期,小语约小文春游踏青,却因下雨无法成行。

    小语:真扫兴,又下雨了,害得我们出不了门。

    小文:别难过,“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雨水多也很正常。你看,“知乎”上就有介绍,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受其影响就形成“雨纷纷”的景象。

    小语:哦,我明白了,根据资料二显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有两个原因:① ;②。而且这三个原因是按照③顺序安排的。

    小文:你真是善于发现!

    小语:平时我不喜欢读说明性的文字,但以下资料我还挺喜欢的,语言比较生动。

    你看,资料中画线句就是这样的:④ (任选一句来分析)

    小文:阅读资料二时,我发现有一些文字放在括号中,这些文字不是可有可无的,起到了⑤的作用。

    小语:不过,你觉得农民是否希望清明节下雨?

    小文:我们可以根据资料三中提供的农谚来分析:⑥

    小语:经过交流,我对“清明时节雨纷纷”有了更科学的认知。

    【资料一】

    A:《岁时百问》中提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节气,“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然而,现实却似乎被“预言家”杜牧言中,总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选自《为什么清明总在下雨》)

    【资料二】

    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现象主要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首先,冷暖空气“拉锯战”。

    在清明节前后,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北撤,但仍有少部分冷空气负隅顽抗,从西伯利亚经蒙古、华北地区折向长江流域;与此同时,南方的暖湿空气迅速增强北上,这样一来,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空气正好在长江流域相遇。

    一旦交锋,较重的冷空气就会楔入较轻的暖空气下方,将暖空气从下方抬向高空,这时气象学上的“准静止锋”就形成了。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清明时节中国各地便开始细雨绵绵,连日不断,从而形成“雨纷纷”的景象,这也是形成清明降雨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太阳直射点的两个“跟屁虫”。

    站在太阳的视角看,每年到了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就会直射赤道;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便会越过赤道,向北半球移动。此后北半球就会经历长达半年昼长夜短的情况。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地球热量的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移动。B:气压带和风带这两只跟屁虫,就会跟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起进行季节性移动。

    于是,在清明时节,位于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便会加强西伸,同时西南风也开始向北扩大影响力。在两者的作用下,海洋上的暖湿水汽就会随之输送到我国大陆地区,从而带来丰沛的降水。

    第三,令人烦躁的“低气压”。

    在春季,我国海洋上和陆地上都会出现低气压天气系统。当低压生成时,气压会降得很快,导致气压梯度迅速增大,这时空气流通性增强,便出现了大风。受到大风的影响,低气压里的云就会走得很快(云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从而形成降雨天气。可能这就是传说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吧!

    (选自“知乎”,有删减)

    【资料三】

    清明与“变天”在时点上的重合,充分显示出传统历法中蕴藏的智慧。要知道,清明下不下雨,下什么雨,对农耕来讲都是大事。关于清明节下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农谚:

    >①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②清明前后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③麦怕清明连放雨。

    >④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