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有仕于土者,乃以身之所经历者而欲人之同往,以己之所种艺者而欲人之同灌溉。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且夫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至人之治,因乎人者也。本诸身者取必于己,因乎人者恒顺于民,其治效固已异矣。夫人之与己不相若也。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此其心非不恕也,然此乃一身之有无也,而非通于天下之有无也,而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惑也。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其智而贤者,率而归吾之教,而愚不肖则远矣。于是有旌别淑慝之令,而君子小人从此分矣。岂非别白太甚,而导之使争乎?至人则不然,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闻见熟矣,不欲求知新于耳目,恐其未寤而惊也动止安矣不欲重之以桎梏恐其絷而颠且仆也。

    今余之治郡也,取善太恕,而疾恶也过严。夫取善太恕,似矣,而疾人之恶,安知己之无恶乎?其于反身之治且未之能也,况望其能因性以民乎?

    (节选自李贽《论政篇》)

    【注】①土:指当时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恐其未寤A而惊B也C动止安矣D不欲重之E以桎梏F恐其絷G而颠H且仆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遂,养好,与《诗经·卫风·氓》“言既遂矣”的“遂”词义不同。 B . 至人,原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这里指治国的理想人物。 C . 相,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中的“相”词义相同。 D . 牖,诱导,与《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中的“牖”字词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郭橐驼说做官治民并不是自己的本业,但从他所叙的乡中所见可知,他认为种树与为官有相通之处。 B . 对“吏”的语言描写,写出“吏”的扰民之状,这些行为与前文不善植树者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 . 李贽认为“本诸身”“因乎人”是两种特点不同、效果不同的治理方法,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分出高下。 D . 李贽对自己的为政进行了反思,觉得对坏人过于严苛,若以同等要求来要求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小人辍飧饗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②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

    5. (5) 两则材料所揭露的做官治民的错误做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