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如果云知道

    ① 时光荏,沧海桑田变幻无穷,而天上的云彩一如既往,缓慢悠扬,似在倾听,似在微笑,又似在诉说。云,从古至今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代诗人王维在《过香积寺》中写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唐代诗人崔在《黄鹤楼》中也写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唱。

    ② 那么云到底为何物呢?云,通俗地讲,就是一团水汽,它是由大量细微的水滴、冰晶和灰尘组成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可见聚合体。由于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增加不断降低,空气上升时膨胀、冷却,饱和水气压也会随之降低,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凝结成大量细微的水滴漂浮在空中时,就形成了云,而在地面形成则称之为雾。

    ③ 文人雅士坐看云起云落,它们有的宛如长蛇,横卧天际;有的薄如羽翼,悠然轻盈;有的状若泼墨,恢弘大气;有的好似国画,色彩绚丽。有时候像层密叠的郁郁山林;有时候又像万马奔腾的汪洋河海;有时候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乌云密布,风雨欲来…

    ④ 那么,云为何有千变万化的姿态?人们又是如何去对云分类的呢?

    ⑤ 云朵的形态各异,第一是由于不同高度的气温不一样;第二是由于高空风速差异;第三是水汽含量在不同高度也不相同。不同的物理过程会生成不同的云。气象学中,云是天气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云的外观、高度,结合云形成的过程,对云进行分类。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将云分为低、中、高云和直展云。中国依据这一分类体系,结合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的需要和云的基本外形,具体将云分成三族十属二十九类云状。按照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低、中、高三族,然后再区分为十属(卷云、卷层云、卷积云、高层云、高积云、层云、层积云、雨层云、积云和积雨云),并进一步细分为二十九类,如淡积云、碎积云、透光层积云、堡状高积云、毛卷云等。

    ⑥ 在公众熟知的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听到晴天、多云、阴天等词汇,这便是根据云在天空中的占比确定的。从视觉上来看,晴天或少云时,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或仅有少量积云(云量在0%~10%为晴天,10%~30%为少云);多云时,云层覆盖大部分天空,且云层多为积云或范围不大的层状云,阳光可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云量在30%~70%为多云);阴天时,大范围层状云覆盖天空,对透光率影响较大,一般看不到太阳(云量大于70%则为阴天),带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也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⑦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即钩卷云,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之前,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预示着下雨天气的到来;然而,钩钩云出现在雨后或者冬季,就会出现连续的晴天或霜冻天气,因此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说法。又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是指状若鲤鱼斑一样的透光高积云,这样的天气多表现为晴朗,具有良好的光照,谷子不用翻就能晒干,是天气将转睛的征兆。在高压控制下,高空的冷空气下沉,冲破连续的云层形成鱼鳞状。但是,如果云体为状若细小鱼鳞的卷积云,则会多雨并伴有大风,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出现在雨前或雨后,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然而,气象谚语多是人们观察当地天气的经验总结,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⑧ 虚无缥缈的云是一道风景、一种预言,是地球母亲在轻轻吟唱,在娓娓道来,是对广袤大地倾诉的深沉热爱,是挥洒在天空画卷中的神秘诗篇,也是深藏于大自然的喃喃之语,这其中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云就是一团水汽,是经过一定的物理反应后形成的,云也是天气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B . 我国将云分为低、中、高云和直展云,并依据这一分类体系,对云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 C . 天气状况,即晴天、多云、阴天等决定了云在天空中的占比,是决定云量的关键因素。 D . 古人总结了“看云识天气”的经验,钩卷云和状若细小鱼鳞的卷积云,都预示着将会有多雨天气产生。
    2. (2) 读完本文后,小文搜索到了一幅包含云的形成过程的图片,但只看图片她还是难以理解,请你观察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为她简要描述云的形成过程。

    3. (3) 文章第③ 段能否调到第⑤ 段之后?为什么?
    4. (4) 文章第⑥ 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请从文章第③ 段或第⑧ 段中任选一段,品析本篇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