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巴中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各题。

    材料一: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①,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濂水。漉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馍镖;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东:指东夷,东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中原各国。命:名,指事物的名称。

    材料二: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②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蠢》)

    【注】楚国,又称荆、荆楚。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荆人弗知A循表B而夜涉C溺死者D千有余E人F军惊G而H坏都舍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意思是因为,与《五石之瓠》中“吾为其无用而搭之”的“为”意思相同。 B . 寿民,指长寿的人,“寿”与《老子》中“死而不亡者寿”的“寿”意思相同。 C . 上古,一般指在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文中所指的是尧舜禹为君王的时代。 D . 不期修古,指不要照搬老办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期”是希望的意思。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不能盲目效法,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犯楚国人袭击宋国时的错误,就像病症变了而药不变从而使人短命。 B . 与老百姓不敢议论法令,官吏死守成法不同,贤能的君主能因时变法,他们的法令都不一样,正如对良剑千里马应不务虚名而求实效。 C . 有巢氏发明在树上搭窝棚来避免遭到伤害,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烧烤食物,他们得到当时人们的爱戴,却受到后世鲧、禹的耻笑。 D . 徐偃王施行仁义的政策,不少国家割地给徐国并朝见徐偃王,这引起了楚文王的猜忌,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灭了徐国。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②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5. (5) 材料一提出了“不法先王之法”的观点,后人为什么不能全面效法先王之法?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